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彭博:中国考虑承诺2020年前更积极开放资本项目 或写入十三五规划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5-10-23

彭博社周四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正在考虑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承诺更积极地开放资本项目,进一步促进跨境资本自由流动。

彭博报道称,这个承诺将出现在为2016年至2020年制定的五年计划中,取代之前提到的“加快”资本项目改革的说法。这种变化最终会允许企业和投资者在中国自由地转入、转出资金。

这是2013年3月上任的中国主席习近平的首个五年计划,将在下周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予以讨论。中国领导人将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之后发布最终的十三五规划文件。

国务院周三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试点,包括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对已经实施的自由贸易账户拓展功能,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I2)。

外管局副局长王小奕周四在新闻发布会上称,QDII2何时出炉尚未确定,但未来开放资本账户的方向不变。中国将分步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确保风险可控;经济面临波动不会影响资本项目可兑换方向的努力。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9日表示,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

本月初,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曾撰文称,针对外汇管理新常态,下一步外汇管理将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重点,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中国央行早前曾透露称,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除QDII2境外投资试点之外,还将推出“深港通”,允许非居民在境内发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产品,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便利性等。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去几年进展比较大的是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开放,最后一个是对个人的开放。个人境外投资的进一步放开,是资本项目开放一个重要的成果和体现。”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曾称,自贸区深化金融改革,意味着中国朝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为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和实现国际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那么,如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7月24日在回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表示,就是根据国家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安排,应该是先本币后外币、先长期后短期、先债权后股权。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设施,是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2014年6月在上海自贸区启动,2015年2月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4月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

《第一财经日报》援引统计数据称,截至今年8月末,已有34家银行业机构通过央行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其中29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2.38万个,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为2664.24亿元,较年初增长8.7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