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两天外资行的研报有什么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上周五的双降并非中国央行今年最后一次宽松之举。
华尔街见闻上周五提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和4.35%。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包括汇丰、法兴银行在内的外资机构均认为,这只是未来几个月中国将持续推进的更广泛的宽松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是他们的主要观点:
屈宏斌、Paul Mackel等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和策略师们表示:
在经济增长萧条和通缩压力持续显现的环境中,双降显示中国央行仍然走在宽松之路上。央行已承诺持续调整货币政策以防范内需出现“螺旋式下降”,同时关注整体的杠杆水平。我们预计2015年的剩余时间里,仍有100个基点的降准有待宣布。同时,2016年还有25个基点的降息和200个基点的降准。经济活动已呈现企稳迹象(例如房地产市场),因而数据料会在未来几个月中反弹(我们预计2015年全年GDP增长7.1%)。同时,近期市场的动荡并未阻止央行继续推进改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已表示,年内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认为这一进程仍在推进,决策者会在接下来几个月中推出更多改革。
与汇丰银行一样,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认为,未来会有进一步的宽松举措:
中国央行正追寻一个有规律的、十分稳定的宽松路径。在周五宣布双降之前,它今年已经六度宣布一次降息或者降准(或者双降),大约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次。上一次行动是8月25日,间隔为59天。8月双降之前的“59天”间隔,也即6月,也采取了行动。
关键在于,上周五的双降不应被认为是中国决策者越来越担心经济的证据。相反,这是一个受控的宽松周期,凸显中国决策者仍然有充足空间去放松货币政策,这与他们的许多外国同行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维持此前的预测,年底之前还会有一次降息和降准,同时明年初会有进一步行动。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学家Wei Yao 和 Claire Huang表示,双降一如预期,时点把握也很好,预计进一步降准可期。
央行越来越会把握放松货币政策的时点了。此举显然是为了应对早前公布的仍然疲软的经济增长数据。正如三季度负的GDP平减指数和9月下滑的通胀指标所显示,微弱的通缩压力,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大的宽松空间。最重要的是,美联储对加息的犹豫不决已经减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压力。没有比此时更好的降息时点了。
本次宽松一如预期,并且不会改变我们的增长预期。财政宽松和基建融资已在加速,在支撑短期增长上,它们比央行的宽松更加有效。我们预计年底前还有50个基点的降准。
西太平洋银行高级国际经济学家Huw Mackay同样认为,未来数月,中国央行会继续宽松。“在本轮已经延迟了的宽松周期中,上周五的措施不会是最后一次,”他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