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周二(11月3日)交投相对淡静,美元指数日内强劲拉升,刷新三日高位至97.49。日内公布的美国耐用品订单数据整体逊于预期,但扣除飞机的非国防订单降幅较上月缩小,或意味着制造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美元指数闻讯仅自日高小幅下滑。澳洲联储维持指标利率不变,澳元在非美货币中独领风骚,一度触及0.7215高位,但随后震荡下滑至0.7200下方交投。英镑、欧元和日元日内温和承压并刷新至少两日低位。日本市场休市令交投减少,交易员也在等待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外界认为该数据对美联储(FED)考虑是否在12月升息至关重要。
大宗商品方面,因美联储10月会议上意外“撒鹰”,现货黄金和白银惨遭空头连环追杀,均刷新约一个月低位。美油布油价格日内强劲上涨逾2%,分析人士指出今日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便是受该港口关闭及欧佩克或设置油价波动下限的消息影响。
耐用品订单不及预期 美元小幅下滑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工厂订单环比跌1%,不及预期,为连续第2个月环比下跌、连续第11个月同比下滑。美元强势、能源企业削减支出、企业减少库存,是近来美国工厂订单数据不佳的原因。
美国商务部公布,9月工厂订单较上月减少1.0%,预估为减少0.9%,8月修正后为下降2.1%,前值为下跌1.7%。
美国9月耐久财订单确认为下降1.2%。
美国9月扣除运输的工厂订单环比跌0.6%,8月下修为环比跌1.1%。9月,工厂订单连续第2个月环比下滑、连续第11个月同比下滑。
美国9月扣除飞机非国防资本耐用品订单环比修正值下降0.1%,初值为下降0.3%。这部分订单被视为能反映企业信心和支出计划。该数据有所上修,或意味着制造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耐用品订单数据发布之前,美元指数持续上涨并刷新日高至97.49,数据公布之后小幅下滑至97.30上方。
路透点评美国9月工厂订单数据称,美元走强及能源企业大幅缩减开支令美国制造业持续低迷,加之全球需求低等种种因素拖累美国9月工业订单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这或是暂时现象,扣除飞机的非国防订单降幅较上月缩小,该分项指标体现企业信心和支出计划,进一步佐证制造业低迷或已过去。
高盛和巴克莱均把美国第三季度GDP预期从1.5%下修至1.4%,因美国工厂订单数据不及预期。
一名驻伦敦的外汇交易员表示,美元目前的位置对投资者而言仍有吸引力,因美联储年内有望加息,美元有进一步的上行空间。不过在美联储官员密集讲话以及非农数据之前,市场情绪仍偏于谨慎,美元短线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撰文称,美元最近受到良好的买盘需求,建议逢低买入美元兑欧元和日元。
美联储一直对加息犹豫不决,主要因海外市场不稳定因素可能威胁美国经济增加和物价增长。但最近中国面临不确定性的担忧下降,这可能不再是美联储推迟加息的理由。
但是,若美联储真的年底要动真格的话,值得注意的是通胀水平可能继续拖后腿,因五年期掉期利率维持多年低位。
由此看来,市场将对美联储加息持更加谨慎态度,未来经济数据是关键,尤其是以非农为首的重磅数据将左右美联储加息预期,但我们预期本次非农将佐证美国就业市场继续改善。
鉴于上述观点,法国农贷倾向于逢低买入美元,尤其是兑欧元和日元。
澳洲联储按兵不动澳元上涨 法巴建议逢高做空
澳洲联储周二维持指标利率在纪录低点2.0%不变,符合预期,但表示通胀较低,提供了必要时进一步放宽政策的空间。原先预计该行会进行今年第三次降息的人士,对上述决定颇为失望。
澳元兑美元在央行决定公布后升至0.7215高点,9月初曾触及六年半低点0.6892,当时在围绕中国的担忧中全球风险偏好都处在低潮。但随着风险偏好升温,澳元在10月中反弹至0.7382高位。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反映澳洲联储(RBA)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仅约35%,澳元/美元最后跌至0.7200下方交投,货币政策声明公布前汇价位于0.7175附近。
“很明显市场原期待央行降息,而如今这一概率已经降低,因为在年底前只剩下一次央行会议,”法国兴业银行外汇策略师Alvin Tan称。“此外继近期风险偏好改善后,澳元也终于迎来了小幅反弹。”
昨天出炉的多项行业调查表明,全球制造业者又经历一个月的低迷,不过美国制造业新订单分项上升,令人寄望于其可能度过最艰难时期。“投资者在本周稍晚较高事件风险之前,似乎在以不变应万变,”BNZ外汇分析师Raiko Shareef说。
法国巴黎银行(BNPP)撰文称,本交易日澳洲联储(RBA)依然按兵不动,这让原来30%预期澳洲联储将降息的投资者感到失望。由于澳洲联储依然不愿意贸然行动,澳元/美元先抑后扬,一度上行测试0.7215水平。
尽管澳元/美元最近走势较为乐观,但法巴银行仍建议在0.7200水平上方逢高做空。以下是该行选择逢高做空的三大理由:
1.根据法巴银行仓位模型分析显示,澳元在上个月反弹后,投资者不再大量持有澳元空头头寸。这间接证明澳元未来反弹空间有限。
2.澳元/美元最近反弹已经逼近法巴银行的STEER估值模型公允值,暗示进一步上扬空间将十分受限。
3.澳洲联储(RBA)对澳元强势走势保持高度警惕。若澳元升值超过澳洲联储的容忍底线,该联储将出手打压澳元汇率。
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分化 贵金属暴跌原油上涨
上周美联储(FED)声明“鹰”资勃发,这也让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遭遇重挫。市场的看空情绪也再度升温。
现货白银价格刷新10月5日以来新低,最低报15.2美元/盎司;现货黄金刷新一个月新低,最低报1122.67美元/盎司。市场目前关注周五非农以进一步评判12月加息几率。周三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将作证,关注任何有关加息的信号。
FXStreet分析师Dhwani Mehta表示,日图金价依然受阻于关键的100日均线1138.40美元下方,继续整理跌势,位于大部分均线下方。金价接近61.8%回撤位,日图RSI位于40附近,回落转为持平,暗示有进一步下跌空间。
下行方面,金价将再度测试61.8%回撤位支撑,如破将引发新的跌势指向9月22-23日低位1121-1122,跌破将指向78.6%回撤位1118.37。只要位于1138-1140(100/50日均线)下方,金价上行依然有限。
海外知名技术分析机构FX Empire周二在报告中表示,周一金价继续下跌,跌破1140美元/盎司。金价还会继续走低,因此目前适合卖盘。目前水平的回升将遭遇很大阻力,而市场将继续表现疲软,但最终市场方向还是会有所改变。
根据ISA Bullion日内更新的报告显示,黄金侵蚀了自1118低位以来的上升趋势线。我们预期金价将下行测试1118-1124支撑区域,但我们预期金价将在该水平附近获得买盘支撑。
不过,原油价格周二逆势回升。美油布油涨幅双双扩大至逾2%,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50美元/桶关口。
利比亚周二关闭其东部港口Zueitina的出口终端,并宣布原油装载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交易商称该港口的原油出口自上周日起便受到干扰并于本周关闭;据悉该港口此前曾因当地纠纷影响而关闭了四个月,10月初才刚刚开启,一经开启便在上月帮助利比亚原油出口增加约10万桶/日。
分析人士指出今日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便是受该港口关闭及欧佩克或设置油价波动下限的消息影响,此外,巴西石油工人罢工也令油价有所提振。数据显示,巴西石油工人罢工规模已经扩大至43个石油钻井平台。
据外媒周一(11月2日)披露的欧佩克长期战略报告草案(LTS)显示,低油价正让欧佩克成员国愈发感到痛苦,他们争论是否有必要支持一个合理油价并提高营收,但分歧显然在升温。OPEC长期策略报告草案附有伊朗、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的观点,伊朗和阿尔及利亚建议采取措施支持油价,比如设定一个价格目标或底线,并恢复欧佩克配额体系。
该报告还指出,这些在短期政策方面的分歧向欧佩克发出警示,应及时更新长期策略,而且分歧也不利于12月4日OPEC石油部长检视产出政策会议的和谐气氛。
世界能源领域权威专家、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耶金表示,油价正在接近底部,在新的投资下降以及消费增长的背景下,原油供需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称,美国原油产量今年飙升至纪录高位,并引发了原油价格的崩溃,而在未来12个月,美国产量或下降10%。在2016年底或者2017年全球油市将重新进入平衡状态,到2020年油价可能会升至70美元-80美元/桶。
不过,大宗商品基金Merchant Commodity Fund称,大宗商品溃势将会恶化,供应刚性和中国需求低迷将导致全球供应过剩的局面持续,令原油和铁矿石价格跌破40美元。
RCMA Asset Management Pte的董事总经理Michael Coleman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由于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供应过剩,价格依然在试图寻找底部。
Coleman指出,鉴于需求没有改善,而减产不足以遏制供应过剩,原材料价格的任何上涨都可能是短暂的。
在预期中国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供大于需,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溃败,接近16年低点。随着投资者大肆抛售原油钻探公司、采矿公司和交易商的股票(包括必和必拓和嘉能可),资金纷纷流出大宗商品基金。衡量22种原材料回报率的彭博商品指数今年已下跌17%,曾一度跌至1999年以来最低水平。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Thomas Pugh表示,“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油价将缓慢上涨,这应帮助缓解产量减少势头,但我们预估油价不会大涨,产量也不会猛增。”
国际顶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原油价格可能将大跌,因成品油库存储量接近最大容量。高盛负责大宗商品研究的主管Jeff Currie曾于10月表示,他预计明年油价不会升逾每桶50美元,并预计油价有不到五成的机率跌至20美元。
Jefferies在研报中称,在需求增长放缓之际,炼油利润下降,加剧了油市中的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