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美国经济表现不错,而且接近充分就业。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布了多项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分析师们当时认为,2015年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央行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一年。
然而,谁能想到,全球央行并未采取行动让利率回归正轨。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中国经济则还处在下行轨道上。结果就是,今年,预测基准利率已经被证明是相当困难的事。
彭博社追踪的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结果显示,就全球28个主要国家央行而言,分析师们今年年初错误地预计了其中20个央行的利率调整行动,只准确预测到了其中8家央行的举动。
“与今年早些时候相比,伴随着全球增长和通缩压力,人们对央行的错误判断已经形成了势头。这给预测提出了巨大挑战,”渣打银行美国经济研究部门负责人Mike Moran表示。
分析师们已经感到了这种压力。今年2月的时候,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加息,但事实证明了他们的错判。如今,他们认为美联储最早可能在12月加息。
英国央行此前被认为可能在今年9月加息,如今,分析师们将这一预期时间推迟到了明年4月份。
分析师们低估了中国央行。事实上,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该行六次降息至4.35%的记录低点。而分析师们在年初原本预计该行会将基准利率降至5.35%。
俄罗斯央行的表现倒是没让分析师们失望。为了捍卫汇率,该行一如预期地五次降息,总计下调幅度达11%。
当然,一些央行在作出下一步决定之前,首先会在内部发生意见分歧,这让分析师作出预判的难度增加。比如美联储。华尔街见闻提及,美联储正面临2006年后首次加息,但这条加息道路美联储却走得异常困难。除了关注美国自己的就业市场、通胀情况和宏观经济之外,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还提到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局势的担忧,并“密切关注”海外局势演变。耶伦更是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美联储开始聚焦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并强调了对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和决策能力的担忧。
央行还可能故意布下“迷魂阵”,以掩盖自己真正的想法。高盛首席策略师Jan Hatzius就表示,FOMC在真正加息之前倾向于让市场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打折扣。自1990年以来,在所有加息中,约有90%的加息预期至少被压低至30%。至少有两次“首次加息”——1999年6月和2004年6月——在实际行动之前,市场对其预期被打压至近乎零的水平,市场几乎完全没有料到美联储会采取行动。如果到时候真的加息了,FOMC可能希望把12月16日的议息会议上加息的市场预期提前压低。
华尔街见闻文章也提到,美联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市场相信其利率前景的指引并做好加息准备,进而避免市场动荡。
尽管如此,央行们未来仍将与分析师们“斗智”——鉴于经济、就业市场和通胀等情况不一定向着央行预期的方向发展,央行仍可能在调整货币政策方面给出不那么明确的信号,分析师们也将绞尽脑汁分析各种数据模型和事实,来预测央行的下一步行动。他们预计,美国、墨西哥和南非的央行可能在今年收紧货币政策,并在明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