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各方观点

接连下调SLF和MLF利率 中国央行“利率走廊”初现雏形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5-12-02

11月,中国央行正式开始打造“利率走廊”。

央行今天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11月进行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均较此前有所降低。

为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结合当前流动性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人民银行决定于 2015年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调整为2.75%、3.25%。2015年11月24日,人民银行分支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0.5亿元,期限为隔夜,利率2.75%,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0

2015年11月,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3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11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6958亿元。

华尔街见闻此前曾提到,该笔MLF是11月27日开展,较10月时的3.35%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

而早在11月19日就曾宣布,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SLF)分别调整为2.75%、3.25%。

华尔街见闻曾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意味着中国步入 “利率走廊”时代。央行将SLF、MLF打造成利率走廊的上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新传导机制正逐渐形成并开始生效。

而11月无疑是中国步入利率走廊的关键月份。早在10月末,央行副行长易纲就表示,央行已初步构建从隔夜到长期利率的调控体系。

11月17日,中国央行网站刊登央行研究局研究人员牛慕鸿、张黎娜、张翔、宋雪涛、马骏的文章《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文章指出,我国在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过渡中也应建立利率走廊机制, 以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率,提升未来政策利率的市场认可度和基准性,为利率的有效传导提供基础。

而在《2015年1季度常备便利开展情况》中, 中国央行就明确提出,探索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此举显示出,中国央行正在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重大转变,并愈渐清晰勾勒出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机制,以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模式。

央行今天还表示,2015年11月,人民银行向三家政策性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PSL)共517.52亿元,利率为2.75%,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10811.89亿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