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各方观点

民生证券:人民日报“权威人士”释放最强供给侧改革信号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      2016-01-05

今天注定又是一个让所有的研究人员铭记的一天:自然之风吹走了阴魂不散的雾霾,北京晴空万里;政策之风带来了“最权威”的供给侧改革解读意图之清晰、抓手之明确、措辞之严厉、水平之高度前所有未;市场之风触发了首次熔断与休市,沪指跌6.85%,深成指、创业板跌8.2%。到底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说了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于何处?对市场有何影响?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博士等对此召开了专题电话会议,以下为发言要点整理。
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彰显中央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勇气
各位投资者,下午好,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很可能会载入史册。相比之前市场上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各种评论,今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权威人士访谈无疑是“最”权威的阐释,我的感受是:这篇文章彰显了中央实施供给侧改革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理解了这篇文章才能清晰的把握未来几年的经济和市场大势。下面我具体谈几点看法:
1、最权威的“权威人士”:来自高层的声音
我们可以从一些官方媒体窗口找到“权威人士”的蛛丝马迹。“学习小组”在最新文章中回顾了人民日报创刊以来的“权威人士”代表了哪些声音,其中谈到了有一段时间的权威人士发言与最高领导人的著作重合,这次“权威人士”表态也带有非常强的个人语言风格,是一种“短、实、新”的文风,即便未必出自高层本人手笔,但无疑代表中央最高层面的声音和态度,甚至个性与风格。
2、最平实的文风:“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
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文件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平实,更接地气儿,从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是如此,这篇代表高层思想的重磅文章也不例外。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这样接地气的文件不仅对基层政府更具指导意义,对市场投资者也更清楚明了。这不是冠冕堂皇的评价,是我们团队诸位同事多年来跟踪政策,学习文件甚至参与文件起草的感受。
3、最鲜明的判断:“不会有V型反弹,未来是L型增长”
任何文件在起草的时候都会左右兼顾,不可能单说一边,以便平衡各方感受,但实际上都有倾向性。所以我们解读文件的时候,必须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这篇文章虽然也提到了需求侧管理,但“主”明显是供给侧改革。“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都存在,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因此要“主次分明,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这彻底打破了市场对“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的幻想,未来“不会有V型反弹”而是“L型增长”,这对于明确未来预期、去除不必要的争论有重要意义。
4、最坚定的决心:“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淘汰僵尸企业是具体形式,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文章两次举了90年代顶住压力对纺织业实行限产压锭去产能的例子,表明已经为不破不立的阵痛——下岗失业和金融风险释放做好了准备。同时也指出,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当年那种勇气,是很困难的,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央不破不立的决心。2016年,在这种坚定的改革决心之下,企业加快破产和兼并重组,刚性兑付打破,金融风险逐步释放将成为可能。
市场关注的是这个不破不立到底能否实行,本文无疑给予了市场一个明确回答,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将会比较落地,过去几年批评的懒政怠征现象可能有所好转。这篇访谈批评了过去几年一些部门不合适的做法,比如“对僵尸企业,地方硬撑着给补贴和贷款”、“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等等,以上这样个性突出的表达在以往的官方访谈中都是很少见的,因此这个访谈确实是表达了中央对于改革的态度非常坚决。
5、最迫切的时间表:“拖不得、等不起,只争朝夕”。
去产能的决心有了,关键是加快去做。这篇文章特别提到改革是有窗口期的,拖不得,表达了中央只争朝夕,改革将加快加快再加快的决心。“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对于大家顾虑的阵痛,文章指出“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要改革怎么会不得罪人呢?改革过程可能会得罪地方、得罪企业甚至得罪部分群体”,“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这些话说的很重,体现了领导人的责任感,也表明中央已经把改革的迫切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中央有压力、有动力也有实力去推行供给侧改革。
6、最落地的措施:破产兼并重组,财政货币宽松,资本市场改革
第一,企业兼并重组会加快,破产会有序加快,打破刚性兑付会继续,放松管制的步伐会加快,一些垄断行业的管制范围以及管制方式都会变化。
第二,财政政策总体呈扩张态势,赤字率提高,甚至发行特别国债。
第三,货币政策总体将是维持适度流动性,对冲风险。为了缓解去产能过程中给金融机构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准次数会比较多,幅度也会更大,类似的情况在90年代末期也曾出现过。
第四,注册制的推进会更快更坚决,长期而言,对市场是重大的制度红利,短期而言会造成一定压力。
总之,这篇访谈传递的信号意义更多,希望各位高度重视。文章的思想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中央长期探索宏观管理的心得。未来几年对经济、政策和市场的判断,都不能脱离这一大逻辑。对市场来说,经济转型必然要经历阵痛期,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还是来得越早越好。
民生宏观朱振鑫: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需求侧宽松
1、供给侧改革短期会加大经济调整的阵痛,可能逼近6.5%的底线。用生产法比用支出法预测GDP更准确。从生产法的角度看,2015年第一产业拉动没有变化,第二产业少拉动0.9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产业多拉动0.6个百分点左右,增量基本全来自金融业(+0.6个百分点)。2016年第一产业不会有明显波动,第二产业在供给侧加快改革的背景下会继续下行,第三产业的贡献还会上升,但考虑到金融业在高基数之下贡献会减弱,第三产业上升的幅度会明显小于2015年,这意味着2016年的经济下行幅度可能比2015年更大,逼近6.5%的中央底线。
2、供给侧改革必须有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是主角。明年财政赤字率上调的幅度可能比市场预期的大。今年1-11月的财政支出大幅超过收入1万亿,以往大部分时候是盈余,去年是盈余3287亿。如果按照历年的财政支出节奏来计算,今年底的财政赤字可能会超过3万亿,即便考虑到今年突击花钱提前,年底的财政赤字率也可能接近3%,所以明年赤字上调的幅度可能比较大。从收入端来看,主要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和发债力度,减税的重点包括: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金融业等服务业营改增、消费税调整。发债的重点除了扩大地方债置换,还会继续扩大专项债的发行。从支出端来看,继续通过政策性金融、PPP等手段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帮助预算内资金加杠杆。PPP目前招标规模从上半年2万亿扩大到近6万亿,签约规模从不到5000亿扩大到1.8万亿,是一个不小的增量。
货币政策是配角,以对冲为主。利差收窄和通胀企稳的挤压之下,2016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但降准幅度会比今年更大。一是配合供给侧改革,90年代供给侧出清时央行曾经在一年内降准8个百分点,目的就是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对冲市场出清带来的信用收缩。二是配合需求侧托底,政策性金融债、PPP分流的资金需求需要货币宽松来对冲,避免对利率造成冲击。三是对冲外汇占款下滑。明年资本账户逆差和外汇占款的下滑依然是大势所趋,今年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大降1.5万亿,而2013和2014年分别是增加2.8万亿和6411亿,一来一去产生每年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缺口,必须降准对冲,明年的降准次数不会少于今年。
3、未来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四种情景。
1、第一种情景:重启大规模刺激,类似中国2009年。那么股市短期内可能因为现金流的改善而出现牛市(类似2010年),但由于这种现金流无法形成盈利,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债务负担,随后股市会陷入漫长的熊市。
2、第二种情景:资本大规模流到海外,类似日本。假设资本账户更加激进的开放,或者我们在汇率预期管理上出现失误,导致资本大量外逃,那么钱再多也没用了,因为过剩的资金会配置到海外,而不会被动配置于国内的股债市场,股债双熊。
3、第三种情景:被动进行市场出清,即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类似韩国1998年。第二种情景损失的是基础货币,这种情景损失的是货币乘数。企业债务链条破裂(经常是因为外债),大量破产,失业率飙升,导致社会融资总量急速萎缩,信用极度紧缩,货币创造停滞。这种情景下股市短期会出现暴跌,但只要能避免大的政治社会动荡,市场在快速出清之后仍然值得期待。
4、第四种情景:需求侧托底的同时,加大力度进行供给侧改革,主动进行市场出清。和第三种情景相比,这种情况下出清的速度相对较慢,短期市场的调整也相对温和,如果经济能在这个缓慢出清的过程中成功转型,那么市场可以迎来更持续更健康的牛市。
从今天这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官方解读来看,未来出现第四种情景的概率越来越大。
民生策略李少君:市场可能进入观察期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几个因素的情况:
1、流动性。整体社会流动性2016年可能会更多注重“对冲”,因此社会流动性条件虽然在2016年大宽松的空间不大,但收紧几无可能,这一点与市场预期大体一致。
对于市场流动性,我们观察到,2015年倒数第二周资金净流入约3000亿,创下半年新高;对于市场的供给,其与市场资金的博弈结果,可能要到1月中旬体现,因此尚待观察。
2、经济运行。此次对于“经济L型”的表述,与市场的预期也是一致的。只不过此次供给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是强于市场普遍预期的,这一点中期对市场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的向好是具有显著作用的。
3、资产价格。据民生宏观预期,汇率走势将维持贬值——平稳——再贬值——再平稳的态势。因此,汇率的变化总体上对市场的心理影响有所预期,只不过汇率的节奏和幅度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尚待观察。
4、综上,市场的走势可能沿着两条路径演进。其一为仍然按照此前我们预计的“羊尾最肥美,猴头防切换”,其可能需要汇率的预期进一步明朗,市场流动性能够满足供给的压力;其二为市场短期压力仍需释放,待相关因素进一步明朗之后才可再次出发。
5、最后,谈一下市场未来可能的主要运行逻辑,仍将围绕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两条思路。
其一为周期蓝筹,受去产能及新开工等因素的影响,相关产业将体现基本面的改善及预期优化带来的机会;
其二为转型中的新兴产业,受扶植政策落地的影响,表现出成长性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