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文章认为,虽然货币继续宽松的空间仍在,但政策宽松的边际效用明显递减,而且目前的主基调是供给侧改革,所以市场或许要降低对今年中国央行大幅货币宽松的预期,降准降息仍在政策篮子之中,但节奏将明显不如去年。
上述文章援引去年数据称,去年底,M1增速上升至15.2%,增速超过同期M2增速13.3%。这间接说明,在目前环境下,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效果在不断减弱。去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额中新增人民币贷款所占比率上升至73.1%,高于2014年的59.4%,这反映出实体经济持续的去杠杆过程。
文章提到,观察近期央行的政策操作,虽然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但央行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熨平资金面,预期中的降准几度延后。在去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表态,将不会过分大幅宽松妨碍市场出清。
文章援引专家预计称,今年货币政策将主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总量工具的重要性将低于结构性工具。文章提到,从去年开始,定向降准、定向降息、PSL、MLF、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创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频出,而且央行还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结构性优化,引导资金进入需要扶持的领域,而非单纯依靠降低利率或者无差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华尔街见闻上周文章也提到,去年夏天股市大跌,央行两次出手降准救市,今年开年以来,股市再跌近15%,央行却选择按兵不动。
文章梳理兴业证券观点认为,除了人民币大贬值,央行并未发力宽松或许还源于当前实体经济凋敝,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机构依然热衷加杠杆,货币政策宽松不仅难以传导到实体,反而会成为金融机构利用流动性宽松加杠杆的催化剂,加剧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
兴业证券预计,要想真正释放货币宽松的空间,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预期,将更多资金引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