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习近平邀阿拉伯国家 进“一带一路”朋友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2016-01-25

中东是一块富饶的土地,然而,这里迄今仍未摆脱战争和冲突。中东向何处去?这是世界屡屡提及的“中东之问”。

对于这个难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东期间用“中国智慧”给出了答案: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当地时间1月21日,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阐述中方对促进中东和平与发展的政策主张,就中国与中东国家务实合作提出了倡议和举措。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中国在中东背景清白

“如今,中东正面临‘三期叠加’的政治格局。”在习近平出访之前,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在记协的新闻茶座上分析道,中东现在正处于地区政治秩序崩溃后的重建期、地缘政治力量均衡的重构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期。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此次中东之行备受瞩目。外界希望知道的是,中国将如何在该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错综复杂的势力对峙中,中国将采取怎样的立场?

对此,习近平在演讲中回应道,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李绍先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中东事务,我国在中东没有代理人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这样清白的背景让我们更加公正、客观,劝和促谈过程中更有公信力。

“我非常欣赏中国的外交,他们不希望卷进任何冲突中去,这是中华文明的本质。”阿盟驻华大使加尼姆·希卜里此前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说,中国没有殖民历史,了解发展中国家需求,可以给中东带来很大变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响应了呼吁。习近平承诺,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提供3亿美元援助用于执法合作、警察培训等项目,帮助地区国家加强维护稳定能力建设。

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治标更要治本。“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这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是希望和失望的较量。”习近平说。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针对某些国家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习近平提出,愿同阿方加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合作,续签长期购油协议;探索“石油、贷款、工程”一揽子合作模式,延伸传统油气合作链条,合作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中方将参与中东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加工制造、运输出口一体化。

针对阿拉伯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瓶颈,习近平提出,产能合作可以引领中东国家走出一条经济、民本、绿色的工业化新路。“中国装备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强有力融资支持,可以帮助中东国家花较少的钱建立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玻璃、汽车制造、电厂等急需产业,填补产业空白,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为促进中东工业化进程,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实施产能对接行动,包括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同时向中东国家提供100亿美元商业性贷款,支持开展产能合作;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并提高优惠贷款优惠度;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中东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