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认为,在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仍然高于合乎标准的水平:
对于官方外汇储备是否充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评估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1)汇率制度(固定还是浮动);2)资本管制的程度。最严格的要求适用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又没有资本管制的国家。德意志银行对IMF的评估标准加以总结称,IMF标准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系列避免外储枯竭的风险加权措施基础上的。具体来说,考虑四种风险变量:1)出口;2)短期债务;3)中长期债务和权益负债;4)作为控制资本外逃风险措施的广义货币。德银表示,风险权重取决于每个风险变量在面临外汇市场压力时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说,风险权重是基于在过去的国际收支压力情况下,资本从不同来源流出的比例进行分配。
不过,高盛周一一份报告中指出,照此标准判断,中国目前的外储水平正处于“危险”境地:
然而,正如德银反复强调的,对于外储是否充足而言,不能只看表面价值,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资本管制的程度,及其对各种风险权重的影响。
德银指出,
根据固定汇率体系计算,中国的外汇储备与风险加权的债务比例约为114%,原因在于这种衡量标准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出口考虑为负债,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在过去18个月中,为了在因增长放缓导致的资本外流加剧中维护货币稳定,中国的外储规模的加速下降,也导致了这一局面。
目前为止,分析并未考虑资本管制的影响。若假设没有资本管制,并采取固定汇率体系,风险权重指标意味着3.5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对中国来说可以达到充足水平。
然而,我们必须考虑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在计算风险加权的负债水平时,这将减少M2的权重,因为有效的资本管制将遏制资本外流。目前为止,我们假设的情况是没有资本管制,并实施固定汇率体系;但鉴于在这两个方面迅速变化的政策空间,以及开放资本账户和转向浮动汇率体系的最终目标,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情况。为了观察在资本管制情况下的中国外储水平,我们将M2的权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5%减少至2.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10%减少至5%。
研究结果表明,假设资本管制或者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储达到2.2万亿美元即为足够,也就是说,目前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已经达到充足水平。
但他们同时补充道,
然而关键问题是,标准措施显著夸大了中国外储的充足性。从更完整的多维度风险加权指标来看,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看上去就不那么充足了。在没有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体系下,目前的外储水平更是完全不够。因此,中国的最佳选择是保持资本管制,同时继续允许一定程度的外汇调整。
并且,从理论上讲,尤其是在资本管制并非完美方案的情况下,必须在早期阶段未雨绸缪。高盛报告指出,
在外储流动性方面,鉴于在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交易方面的一些不透明,包括央行的外汇贷款及向政策性银行的注资,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承诺。不过,从中投公司的资产看来,初始注资的约2000亿美元已排除在外汇储备之外,中投公司的多数资产均为持有的国内银行股份。据美国、日本和德国方面显示的,由中国持有的这些国家债券的数据,我们认为,保守估计,中国的流动储备约为2万亿美元,而实际金额可能显著高于这个数字。
尽管如此,在停止捍卫货币之前,中国当局未必会等到外汇储备接近枯竭。韩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就是一个近期显著的例子。目前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中国当局的储备红线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