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各方观点

前美联储高官:中美“货币同盟”的打破必须可控,美联储是关键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6-03-16

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在即,市场静待利率决定及耶伦讲话。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对于美联储决议有重要影响:美元走强会令金融状况收紧,从而降低美联储加息动力;美元贬值则起到相反作用,有利于美联储进一步推动加息。

彭博视角专栏作家Narayana Kocherlakota在议息会议前撰文指出,美国的货币政策应列入美中最高议事日程。他表示美国和中国的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其货币联盟对全球的重要性:如果美联储2016年持续收紧政策,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联盟的突然解体,由此造成的混乱对双方都不利。

Narayana Kocherlakota于2009年至2015年期间,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现为罗切斯特大学Lionel W. McKenzie经济学教授。

Kocherlakota的观点是:

过去十年,人民币兑美元一直保持平稳升值(年均2%)的状态。尽管人民币与美元实际上并没有挂钩,但中国始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维持在狭窄范围之内。因此对去年八月以来的汇率波动,市场有些不适应(去年8月3日-8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跌去3%)。

美联储加息对美国的经济影响,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美元升值来实现。相应的,欧元、日元都会出现贬值。如果中国强力维持汇率稳定,那么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会出现升值趋势,从而对中国通胀率和失业率形成压力。

但是,“中美货币联盟”的瓦解可能会带来更大问题: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签署了只有在汇率不会大幅波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的合同。如果一家中国公司欠了某家银行大量美元,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突然变动或许会让其债务变得不可承受,从而造成违约,借款人和银行都将蒙受损失。

全球最大的货币联盟复盖了大约17亿人口,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因此这些风险不仅事关中国经济,也事关全球金融形势和美国经济。

Kocherlakota提出,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决策者年内应谨慎加息。

彭博调查显示,97位受访经济学家中有93位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利率期货走势表明,美联储年内前加息的概率达到78%,而1个月前仅为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