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宣称自己不是央企后,这家公司又向央妈发了紧急“求救信”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6-05-16

短短半个月,最近的债市“黑天鹅”主角——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就又做了一件让市场人士目瞪口呆的事情。

周四,一封发送给中国央行的紧急“求助信”在市场悄然流传,发信者正是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知名新浪微博博主曹山石率先在微信里披露了该篇“求救信”原文(见文末附文)。路透社称从接近央行人士证实原文的真实性。

这封求助信称,集团经营状况良好,相关金融债务偿还均按足额完成,但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后,投资人对集团股东一夜变身产生了“过份担忧”,以此紧急请求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稳定企业金融局势,避免债权人动乱,

我们没有金融违约、偿还能力正常、企业健康,变更股东不是“丑闻”,不是“失信”、不是“过错”,恳请贵局协调有关各方不要违反协议,从维护社会安定局面出发,避免造成巨大的金融资产损失。

我们集团还担负着特殊的使命(纪律原因不便详述),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为此,我们决不能崩盘。

对于这封信,曹山石在微信开篇第一句就写道:

很多企业是真把央行当妈了。

一位境内基金公司投资人士对路透社称:

我们看到这个函简直目瞪口呆啊,债权人现在太无奈了,怎么跟“动乱”扯上了,而且金融稳定局能帮企业做什么偿债上的工作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路透还了解到,中城建设还向中国住建部也发出了上述类似紧急请求。而就在上个月25日,中城建设在“点心债”价格暴跌之后,突然发布一纸公告称,公司已经不是住建部所属的央企了。

当日中城建设在公告中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一家私募基金,“原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集团股权已由100%降至1%,剩余99%股权则由北京惠农基金持有。”

此前,主营工程施工业务的中城建设一直称自己是住建部所属研究院的全资央企。这就是说,中城建设在未经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央企的名分”。

公告发布之后,债市一片哗然。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在当天发给客户的点评直言不讳:中城建属于央企,实际控制人变更引发债券偿债压力甚至兑付的担忧,在目前脆弱的市场环境中,该事件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恐慌情绪。

中城建设共发行约有9只境内债券和1只点心债,未偿还余额共约196亿元。兴业固收分析称,中城建目前有10只债券未到期,规模达到171.5亿,剔除定向工具之外,为106.5亿。

目前因债权人担心偿债风险上升,中城建设数只债券价格均波动剧烈,点心债价格暴涨暴跌。就在实际控制人变更前一周,中城建在境外唯一发行的点心债一度由3月底的97元跌至88.99元,买价收益率飙升至16.0954%。

中城建设近日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账面还有57亿元现金,这令香港投资者对该债券兑付的信心有所提振,点心债价格从最低80元左右,到公告确认回售后价格反弹至95元附近。

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对中城建设给出的评级是AA+。4月26日,即上述公告发布之后首日,联合资信将中城建设列入可能下调的评级观察名单,中金公司对其的评分最早为4+,2012年11月下调至4,2015年3月进一步下调至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