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将于今年9月结束三年任期,回归学术界。
在他初任印度央行行长之时,熟识Rajan的经济学家认为帮助数亿印度人获得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Rajan在任期内开展改革,成功稳定了卢比汇率,控制了通胀,降低市场利率,为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如此,他还要求银行清理坏账。这难免触及印度裙带资本主义——尤其是裙带银行业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其离职有影响。
作为学术明星,Rajan在低利率政策上的看法与其他官员不同。他曾几次顶住财政部施加的再度降息的压力,坚持认为央行应使用模型来预测通胀,而非凭直觉来制定货币政策。且屡次表示,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不能解决有所问题。
出任IMF首席经济学家时,Rajan就强烈批评过发达国家推出的QE,认为这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构成了风险。
FT援引Rajan的观点称:
“富裕国家实行的低利率将导致热钱流入贫穷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令发达经济体表现不佳。如果刺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且不见效,将引致未来调整幅度十分巨大,这表明留给进一步刺激的空间并不多。”
“相比寻求进一步的刺激,人们应该关心的是,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与经济体自身的成熟有关,也可能是低利率引发的后果——保护低效率企业不退出市场。”
6月20日,Rajan再次强调,在力图降低通胀之际改变路线是错误的,印度不能抛弃通胀目标而仅仅专注于经济增长。
学术理念之外,Rajan与印度政府之间的其他分歧也难以忽视。
两年前,Rajan因不满中间人及政客太腐败,敦促政府直接把现金发给穷人,而非投入公共事业:“现金给予穷人选择在哪里买东西的权力,提供了国有垄断企业之外的选择,也给私营企业创造竞争。”
1月22日,当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顾问Arvind Panagariya提议提高央行通胀目标期间时,Rajan毫不犹豫地驳回了该建议,称目前全球经济陷入危机正是因为各国央行持续采取刺激措施的结果。Rajan还表示,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而非局限于货币政策。
4月15日,Rajan将印度比作“一只眼睛的皇帝”。他说:“我认为我们还必须努力达到满意。我们有句话。在瞎子的土地上,有一只眼睛的就是皇帝。我们的情况和这有一些类似。”
对此,印度工商部长Nirmala Sitharaman表示不满。她指出,印度政府的许多措施正在生效。制造业正在复苏,而外商直接投资正在改善。
6月初,印度政客与经济学家Subramanian Swamy呼吁印度总理莫迪“驱除”Rajan,Swamy批判Rajan升息抑制通胀的做法,指责其饮鸩止渴。
此外,Rajan要求银行清理坏账,企业被迫偿还贷款,也引起部分业界人士反感。
据路透,某位官员表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总理莫迪都站在Rajan一边为其提供保护,但当Rajan触及政治上的禁区时,他失去了这把保护伞。”
对于Rajan的批评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即Rajan“不是完全的印度人”——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并持有美国绿卡。然而,Rajan整治裙带银行业或是日益严重坏账情况的能力可能源于芝加哥大学的终身职位及其国际声望。这也是之前印度需要他的重要原因。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Mohamed A. El-Erian认为,Rajan的离职对于印度乃至全球都不是好消息。Rajan离开之后,未来印度的经济可能会更加困难。全球范围的央行都在面临日益增多的挑战,无论是由政治上还是过度政策负担引起的。Rajan若进入国际清算银行、IMF或是世界银行的高层,整个世界都将受益。
在Rajan将于任期结束后离任的消息公布后,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印度卢比周一大跌,可能创下1月4日以来最大盘中跌幅;印度主权国债价格走低,将于2026年1月到期的国债收益率上升4个基点,至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