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经济问题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现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庞杂的难以捋清的细网。
例如近来引发广泛关注的民间投资增速断崖式下跌的问题,审批多、税费高、融资难、融资贵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货币问题。
这是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今天举行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演讲的核心观点。
他提到了当前值得关注的五大现象: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资产荒、银行涌向平台进行贷款、货币信贷急剧膨胀、中国经济的战略水平快速上升。
1,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扭转这个问题。因为国家民间投资超过60%,民间投资的下降对整个投资的下降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2014年全国投资增长15.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1%,民间投资比例高。到2015年全国投资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的增长在10.1%。但今年1-6月份民间投资仅增长2.8%,全国全部投资增长9%。单从6月来看,民间投资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下滑0.1%。
2,从去年开始,追溯到2014年下半年,银行普遍贷款项目难度上升,几乎找不到好的投放项目,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个词:资产荒。
3,各地银行不约而同涌向平台进行贷款。有些地方的政府平台公司过去筹资比较困难,但是去年以来整个放缓,现在地方政府手里的钱非常集中,非常的多,多到很多地方反映花都花不了。
4,货币信贷急剧膨胀。去年银行资产有两项投资急剧膨胀:股权其他投资、债券投资。这两项分别新增了7.6万亿和5万亿,合计14万亿。如果加上贷款11万亿,那么三项合起来就是20多万亿,基本上是翻番的增速。“这些信贷资金反映到了资本市场,2015年底各类资产规模达到了93万亿元。总的来说,增长太快了,使人目不暇接。”
5,中国经济的战略水平快速上升。
这看似不相关的五大现象,其实背后有着深刻的关联性,via于学军:
由于外贸进出口出现持续减缓下降,使货币流动性自动收缩造成人民币承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这时候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而要加大投资力度就必须放松货币,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这样一种措施就使货币投放的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方式下投放出去的货币规模过大,就会稀释存量的货币。
从社会主体来看,得到了新增信贷,得到新增信贷最多的政府部门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居民储蓄和实体企业的资金,这进一步影响实体企业投资能力的下降。这就出现政府加大投资,由于货币投放的基础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实体企业的资产、资金,使实体企业更为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许起到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作用。这也是民间投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而言之,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外需转向内需,与之相对应的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及内容发生了彻底改变,即:
在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由外汇储备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到现在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下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在根本上有巨大差别。由外汇储备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是以增加的外汇做抵押,做储备,而以投资和收购债券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货币发行的机制储备。
而且,两者之间的投放渠道、内容同时发生变化。前一种货币投放更多的表现为实体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多为制造业,还有就是商业物流、房地产等。后一种模式主要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或者是央企,主要是修路、架桥、建房子、异地扶贫开发、建水库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民间投资下降是人民币货币问题,现在不单是企业,就是个人手里拿着人民币,投资也都很困难,缺少投资机会。现在所谓的资产荒,它背后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于学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