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人民币是避险货币的说法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6-07-26

去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自那时以来,关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甚至避险货币的说法时有出现。而据达拉斯联储上周发表的一份研究,人民币并不是投资者认可的避险货币。

该研究称,尽管2011年至2015年底人民币的表现好于其他主要同类货币,但是在这之后每当市场波动性上升时,人民币的相对价值和传统避险货币相比都出现下滑。报告称:

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人民币当前是避险货币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人民币正在朝避险货币地位发展的说法也提出质疑

报告研究了被称为“恐慌指数”的芝加哥交易所(CBOE)波动性指数(VIX)变化时,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和瑞郎这些传统上被视为避险天堂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变化。

报告称,在截至2016年4月的这五年时间里,人民币相对美元和日元价值下跌。不过在VIX大涨时,相对英镑和欧元上涨,这表明人民币具有一定程度的避险货币属性。但是在去年11月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之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于所有传统避险货币的价值在市场波动性上升时出现下滑。”

去年11月30日,IMF宣布将人民币作为除英镑、欧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新货币篮子要到今年10月1日才开始生效。当时有不少评论称,人民币加入SDR并不能保证储备资产管理者会用它来保护自身资产,储备地位还需要继续争取。

彭博在最新报道中也援引Brown Brothers Harriman新兴市场货币策略负责人Win Thin称,成为储备货币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避险天堂身份。他称:

尽管IMF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原来越大,人民币在被视为安全资产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昨日提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几大功能中包括避险货币功能,但目前国内并没有和欧元、美元、日元相媲美的金融资产,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