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相继受到量化宽松(QE)以及通缩担忧的左右,全球金融市场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走势。在前高盛合伙人Gavyn Davies看来,目前似乎又到了市场逻辑转变的时刻。
Davies在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中称,金融危机后主要有两大逻辑在影响资产价格走势,第一个是2012年9月到2015年5月的全球量化宽松政策:
在2011-2012年欧元区严重的危机之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始了量化宽松刺激,首先是美联储2012年9月的QE3,随后是2012年12月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到来、以及2014年11月欧洲央行最终全面接受QE。
这导致的结果是,股市和其他风险资产出现大牛市,全球股市平均每年升幅达到14.8%。不过在2014年美联储开始谈及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QE激发的牛市开始回调,并于2015年中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即将到来时终结。
Davies称,全球股市于2015年5月18日见顶,随后一股新的力量开始主导市场:对通缩的担忧。这也成为金融危机后影响市场的第二个主要逻辑:
自2015年6月以来,市场一直由通缩担忧的上涨所主导。国债呈现出极好的表现,全球股市也基本下行,今年初一度急速崩溃。
主要的担忧在于 “长期增长停滞(secular stagnation)”影响着全球经济,市场担心日本和欧元区通缩将成为主旋律。
Davies表示,这一时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滑,在日本和欧元区尤为如此,这里市场对当地政策无效性的担忧尤甚。
对于未来主导市场的力量,Davies认为,随着近期全球股市反弹、美国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尽管现在要很自信的下判断还为时尚早,但已经有迹象表明情况在开始转变。
他称,有三大因素令投资者开始谈论全球“再通胀”:
第一,全球经济活动数据明显改善,美国和中国都从此前的疲软中恢复,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缓解。据Fulcrum的模型,全球经济活动增速目前位于3.5%-4%,较2月的2%-2.5%大幅提高。不过在英国和日本仍有经济衰退风险。
第二,商品价格下滑对通胀同比增速的影响开始消散,全球通胀可能从此上升。发达经济体通胀目前位于0.6%,到2017年终将升至将近2%。
第三,全球财政紧缩终结,很多经济体财政政策加码宽松可能性上升,日本可能率先进行。市场似乎已经将注意力从央行转向财政机构的政策放松的空间,尽管这个“股市”仍处于雏形阶段。
Davies表示,尽管很难确定金融市场中的逻辑何时会转变,“但是长期增长停滞这个主题可能正在退散,至少暂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