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 49.9,低于预期50。继今年3月返回荣枯线上后再次跌回50以下。官方解读指出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本月PMI回落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新技术制造业PMI创今年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在结构转型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7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3.9,前值53.7,连续两个月回升。其中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在金融业和旅游消费等行业的带动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为二季度以来的高点。
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微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0.4%,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略有放慢。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近期走势波动较小,总体平稳。
本月回落主要原因:一是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强降雨席卷我国大部分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对相关地区的生产、运输等造成较大影响。本月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等地的生产指数回落幅度较大。
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扩张动力仍显不足。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0%,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由1-5月份的3.9%回落到1-6月份的2.8%。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0.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落。
三是一些传统行业继续化解产能,压缩生产。高耗能行业PMI为47.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行。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持续处于收缩区间。
尽管PMI微幅回落,但一些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累。一是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2%,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在结构转型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反映资金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为42.1%和38.1%,分别比上月下降0.7和1.2个百分点,企业融资难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矛盾有所缓解。三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3%,比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有所增强。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点评称,官方PMI下滑不能印证经济下滑,有强降雨阻碍生产,和唐山限产影响高耗能的钢铁行业原因。此外,7月发电耗煤量大幅回升至7.1%,较上月增速抬高了5.1%,同比增速创2014年3月以来最高值。
中心建投宏观分析称,PMI指数回落尤其是生产指数回落,与7月粗钢产量、电力耗煤增速均较六月回升不符。原因可能在于,粗钢产量回升或跟企业补库存需求有关,这也跟库存指数回升吻合;而电力耗煤增速回升主要发生在下旬,或跟气温过高导致居民用电量增大有关。内外需求继续回落,未来需求或将继续走弱,经济增长压力依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