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4年7月23日通过的一项货币基金新规,在今年10月14日即将生效。新规吸取了08年金融危机期间货币基金出现“踩踏事件”的教训,要求主要投资于商票和银行大额存单的货币基金采取浮动净值,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收取流动性费用和添加资金赎回门槛,甚至停止赎回。而投资于短期政府债券的货币基金不受新规影响。
新规将影响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而这些货币基金承载着美国各大公司数千亿的现金流动性,新规因此给了各大公司的CFO们出了一道难题:要流动性还是要收益率?
新规给了使用货币基金管理流动的CFO们两年多的准备时间。但在此期间,公司在货基上的持仓并未有多大变化。纽约梅隆银行现金投资策略团队的首席运营官 Tracy Hopkins指出,手持多余现金的公司在选择流动性和收益率的平衡上,仍然犹豫不决:“目前为止,公司客户还在衡量各种选项的利弊。”
公司“按兵不动”的考虑因素可能是收益率。上周,受新规影响的货基收益率为0.23%,而政府债券货基收益率为0.12%。虽然两者间0.11%的利差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0.25%,但可能足以“吸引”CFO们将资金暂时留在流动性即将变差的货基。
RBC环球资产管理公司美国固定收益部主管Brandon Swensen称:“公司CFO们认为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几率较低,所以选择按兵不动,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随着执行日的临近,受影响货基的流出可能加速。”
随着新规执行日的临近,已经在银行间市场造成了“轩然大波”。新规影响的货基是银行间市场的主要流动性提供主体之一,其规模和流动性的紧缩,直接影响到了银行间美元拆借参考利率Libor。受新规预期影响,过去一个月3个月Libor出现“异动”,曾一度涨至2009年5月时危机水平。许多境外银行也不得不为同业美元资金付出更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