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黄金市场

消失的企业贷、高涨的房贷与惊人的剪刀差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6-08-15

7月,中国新增信贷、社融、M2全面不及预期。

中信建投宏观黄文涛团队指出,金融数据较全面回落,大幅低于市场预期。金融数据回落与此前公布的PMI、进口、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表现一致,进一步验证经济走弱。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货币政策应当考虑放松,并确保企业债务滚动不出问题,降准降息必要性上升。

申万宏源表示,考虑到政策效果的时滞,宽松越早越好。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预计,如果下个月数据还不好,今年将有一次降息,两次降准。

中信固收团队表示,货币宽松将助长资金继续“脱实向虚”,推升资产价格泡沫,而且加大汇率贬值压力,这与央行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初衷违背,对实体经济无益处。而面对流动性陷阱,唯有依靠财政政策,创造内需引流向实,才能破解流动性陷阱,继续经济稳增长之路。

根据央行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预期8500亿元;社融规模4879亿元,预期1万亿元;M2增10.2%,预期11.0%。

新增信贷全是房贷?企业贷款负增长

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元,创2014年七月以来新低,预期8367.5亿元。

中信固收团队指出,在4636万亿的新增贷款中,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为4773亿元,占比水平创历史新高,居民中长期贷款是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显示出经济内生需求不足且地产泡沫加大,且随房市全面降温、地产增速下滑明显下,信贷增长压力仍大。

而企业部门贷款罕见负增长。7月,企业部门人民币贷款减少26亿元,为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中信建投指出,企业贷款规模回落,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以及PMI采购指数回落一致。

中信固收团队表示,企业贷款回落一方面受6月银行年中时点集中投放冲贷款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仍弱、活跃度较差,投资意愿仍旧疲弱。

一位国有大行江苏分行副行长对财新表示,企业部门贷款下降的原因包括,一是银行企业响应国家去杠杆号召,原来的过度融资得以收回,但新客户开展不快。

他还表示,贷款企业因为没有或者缺少投资机会,为减少财务费用归还一部分贷款。

申万宏源指出,信贷大幅回落并远低于预期。新增信贷主要流向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印证地产销售高增长;但融资意愿低迷制约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短期贷款显著减少,票据融资小幅多增。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信贷数据比较差,整体而言有基数效应、地方债务置换以及季节性因素等几大原因。去年7月非银贷款的投放规模较大,基数效应会降低今年的增幅;另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也会表现为新增贷款规模缩小;还要考虑7月份历来有一个季节性的因素,银行半年末投放一般较多,7月份贷款投放会相对少一些。

社会融资不及预期 直接融资能力提升

受信贷下滑与票据融资收缩影响,7月新增社融规模4879亿元,低于预期。中信建投指出,这一方面跟人民币信贷环比减少有关,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4550亿元,环比少增8591亿元;另一方面,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减少5122亿元,创历史最高降幅。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孙彬彬、高志刚指出,票据风险明显影响银行开票积极性,而债券融资规模回升至2,188亿,股票融资1,135亿,直接融资能力继续提升。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指出,社融出现大幅下行,主要源于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下行。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06万亿元,同比下降38.5%。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出现一定回升。

剪刀差创历史新高 流动性陷阱问题加剧

7月,M1同比增速25.4%,M2增速10.2%,较上月大幅回落。

中信建投指出,M2增速的大幅回落,一是跟去年救市导致的高基数效应有关,二是跟人民币贷款下降反映的货币派生能力下降有关。M1与M2剪刀差继续扩大,可能反映的是,在预期信用收紧背景下,企业需要预备更多的流动性以应对资金需求,导致定期存款的活期化。

中信固收团队指出,M1增速上升,显示出资金“堰塞湖”下,资金淤积未流入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问题加剧。

而M2增速下降,一方面源于投资回报较低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大幅下滑是使得M2增速下降原因。中信固收认为,这或许源于同业存单大量被非银机构或个人大量增持,抑制了M2的增长。

同业存单等同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自2013年12月开始首发,同时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正常情况下若同业存单只在银行体系内流动,则不会对M2造成影响,但若同业存单被非银行机构或借助理财产品的个人增持,存款就会等量减少,从而成为M2增速掣肘,因此最近一年来同业存单的大量发行也是导致M2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另外,M2增速也受到去年基数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