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前的中国,凭借着出口达到了GDP平均每年10%的高增长。后金融危机时期,外部需求骤减,中国经济也从依赖出口转为投资驱动型。
但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已经飙升至45%,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贷水平的拉动。持续的过渡投资可能拉低工作效率,中国亟需实现经济再平衡。
“中国经济就像一艘巨大的高功率轮船,仍在快速向前航行,但已出现倾斜,偏向一侧,有水进来。“再平衡”是指使这艘经济大船更平稳、航程更均衡、增长更可持续的结构性转型。” IMF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
报告以六张图展现了中国经济再平衡的进展。经济增长驱动力从外部需求转向国内需求的外部再平衡进展显著,但内部平衡喜忧参半。投资转向消费、工业转向服务业的进展喜人,但降低对信贷的依赖却未能有效推进。
经常账户顺差已从危机前占 GDP10%的峰值水平下降到近年的3%左右,出口已不再对经济增长起驱动作用。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经有效缓解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但是,内部失衡却在加剧,大规模财政刺激使投资对GDP比率进一步升至更高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1年。
不过,自2012年起,从投资向消费的内部再平衡调整取得进展,2015 年这一过程明显加速——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目前超过了三分之二。图1显示了这种转换。
工业产出在2011年攀至顶峰,中国在2012年开启了去工业化。从工业部门在GDP中所占名义比重的下降来看,在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方面,中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转型速度与国际经验一致。
但是,在降低GDP对信贷的依赖程度方面,再平衡的进展滞后。信贷密集度,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新增信贷,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上升了一倍多。IMF的报告指出,这证明国企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有效推进,而预算的硬性约束也要加强。
IMF认为,尽管信贷水平过高有改善趋势,但非金融私营部门信贷水平预计还会提高。到2021年,非金融私营部门信贷(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GDP的比例,预计由2015年的160%提升至200%。
尽管产出的能源密集度已经下降,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同样,收入不平等仍然严重,尽管 GDP 的劳动收入占比在上升。
IMF认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安全网的预期增强,家庭储蓄预计将逐步下降,消费将上升。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使投资放缓,同时维持经常账户差额基本稳定。
服务业的重要性很可能会继续提高,这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并提高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