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各方观点

亚洲举债上瘾 已开始威胁经济发展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5-04-23

金融危机时期,亚洲各国政府及央行鼓励借贷,不断试图压低实体经济利率。现在,企业和消费者已经进入偿债阶段,而经济仍无明显起色。亚洲国家举债救经济的路可能已经走到头了。

《华尔街日报》援引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Paul Sheard分析称,“问题是人们已经借了太多,哪怕利率降到零,人们也不会再借债。”

亚洲各国央行降息,将汇率压低,但全球性经济增长缓慢,出口无法取得预期的增长。经济内总需求依然疲软,实际薪资增长微乎其微,价格水平基本未发生变化,这让企业和消费者更难偿还债务。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2007年至今,发展中国家举债占世界新增债务的将近一半,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占绝大部分。世界新增债务中,仅中国就占三分之一。并且,亚洲不仅在金融危机时期大举借贷以自保,举债习惯一直延续到金融危机后。

中国: 紧盯三项风险

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前,中国债务对GDP比率为158%,与许多发达国家处在相近水平。然而自2007年起至今,中国债务对GDP比率大增,现为282%,已超过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以及加拿大的水平。

第一项风险,是房地产相关债务。债务中45%与房地产有关,包括相关建筑及原材料行业。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如果库存过剩问题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将极大影响地产开发商偿还债务的能力,引起违约。昨日佳兆业美元债违约,无疑再次为经济敲响警钟。

第二项风险来源于,未偿债务中,近三分之一是影子银行发行的。这可能反射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正如金融危机时期的美国。中国企业保证金融资今年大增70%,这也是牛市的原因之一。

第三项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今年3月,下达地方存量债务人民币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可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利息负担。然而,这并不能解决长期问题。评级机构穆迪早前曾警告,地方债务为银行增加压力,可能会导致信用评级被调低。

然而,相较韩国和日本,中国消费者负债比率仍在合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体经济利率仍然较高,货币政策仍有较大调整空间。总体而言,“举债成瘾”暂时可能不会对中国经济的总需求有非常大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债务水平,相较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更高。韩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家庭债务与收入比率高于美国在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虽然亚洲债务大增,亚洲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为,太多债务都以外币计价,而现在,亚洲的大部分债务都以本地货币计价。因此,各国本地货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

对亚洲新兴经济体最有威胁的,是美联储加息的举动。如果美国长期利率预期升高,可能使资金大批逃出亚洲,打击股债价格,推升借贷成本,引发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在东南亚,大部分本地货币债务是由外国投资者借出的,这些投资者在形势紧张时会迅速转移资金。上世纪90年代美联储加息时期,受到最大影响的便是印度卢比。

韩国面对美联储加息可能比上次更加脆弱。韩国企业集团因亚洲金融危机受到重创,而现在韩国家庭债务对GDP比率已达81%,韩国银行业已经积累了过大的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