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槛,高到惊人的门槛,正在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本文作者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原文标题《金融头部化时代已来》。
门槛,高到惊人的门槛,正在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先是证监会发布CDR试点意见,将独角兽回归A股的门槛设在2000亿市值,未上市企业200亿估值,按照这个标准,符合条件的海外上市独角兽只有7家,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百度、京东、网易、中国电信,大部分所谓的独角兽体重根本达不到。
随后,证监会又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给参与证券公司设门槛,而这个门槛之高已经不是超预期那么简单,几乎是超出想象空间。最严格的一点是要求“控股股东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亿元。”且不说现在证券公司有多少符合条件,放眼整个A股市场,净资产过千亿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也只有9家,都是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神华这样的大国企。
如果这个政策只针对增量,新老划断,那对现有机构的冲击还不会很明显,甚至是有利于避免竞争。但从以往改革的经验来看,要改就是彻底改整个体系,很有可能会追溯及以往。如果这样的话,很多血统不纯的证券公司可能面临大调整,尤其是大部分的民营系券商。对他们来说,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做大股东净资产,让自己符合要求。这个难度较大,一方面大部分距离这个门槛是差一个数量级,是10亿到1000亿的距离,不是900到1000亿。另一方面净资产不是总资产,总资产可以通过借债扩大,净资产只能补充资本,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几乎不太可能。
第二,出售部分股权,退出控股股东。如果退居主要股东,就只需要满足2亿净资产要求即可。证券公司是稀缺牌照,也是阳光行业,对企业集团各项业务的协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估计大部分机构不舍得放弃,尤其是在金融牌照管理愈发严格的情况之下。但这样必然会导致证券公司内部股权分散,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这对于以人才为核心资产(几乎是唯一资产)的证券公司来说是致命的,少则动荡一两年,多则一蹶不振,这样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第三,直接出售全部股权,不玩了。证券公司玩的好可以很赚钱,同时带动很多其他业务线,但玩的不好,也很容易成为负担。而且在目前这种产业头部化的逻辑下,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很多之前积累不够的中小券商本身就举步维艰,股东心力交瘁,可能就此退出。
未来金融头部化的大势已经非常明朗:弱监管时代,门槛拉到最低,好多行业甚至没有门槛,谁都可以玩,结果是泡沫丛生。强监管时代,就是要压住这种泡沫,所以门槛尽可能拉高,牌照尽可能的严格,只有血统纯正的资本和企业才可以玩,所有的资源向头部集中。
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充分的预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大机构可以谋求收购一些小而美的机构,利用其特色业务,补充业务短板。中小机构要尽可能的补充资本,这是最坚硬难的内核,既可以抵御风险,又可以助推发展。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下一步开展金融业务的布局可能要有所调整,不是说中小机构业务做的不好,但合作的变数越来越多,必须有所准备,可以通过一些新的合作形式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