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投资要点
1、 去杠杆方向不变,但思路有变?
央行加息显示去杠杆方向是不变的,但操作上,更加重视价格调控,央行有意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在量上的稳定,而通过宏观审慎政策调控金融机构负债端的取向明显,金融机构在负债端上更有可能出现分化,而不是系统性的压力,这可能跟部分投资者之前的理解有一定差异。
2、 短期内做多动能有所回升?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尽管央行加息,但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远不如上次,许多投资者都认为至少阶段性的利空已经出尽,在之后择机做多的动力也明显增强。我们认为长债的确可能会继续反弹:
1)海外短期紧缩的可能性也很小;
2)季末考核后,金融机构谨慎情绪消散;
3)如果能有风险偏好下降和商品价格上涨乏力的配合;
4)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调控,可能市场的行情会更加大一点。不过我们认为,当下仍然是存量博弈的性质,只适合轻仓参与,而且要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快进快出。(我们在上周五和周日的报告也已提示过反弹的可能性。)
3、 熊市格局有变化?
我们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性的问题很严重,金融风险比较大,央行不会在总量上大力收紧货币,但更加不敢放松。而在去杠杆的环境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在调整,市场缺乏足够多的增量资金,熊市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最确定的策略,仍然是流动性与负债管理以及短久期吃票息。
报告正文
在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央行在今天上午也宣布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进行加息,比如上调各期限的逆回购、MLF和SLF(除了隔夜)利率10个点,另外隔夜的SLF利率上调的更多,幅度为20个点,在提高利率的同时,央行也通过MLF向银行体系投放了超过3000亿流动性。对此,我们的看法:
1、 去杠杆方向是不变的,但重价稳量,结构性调控思路明显。
央行在调高利率之后,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跟市场沟通,称并不是加息,更多的是跟随市场利率的走势,而市场利率的上行也是受:1)联储加息和美国利率回升的影响;2)国内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来自于经济基本面和金融体系调整)。因此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国内基本面企稳反弹以及金融去杠杆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央行在货币市场上加息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如果仅仅考虑联储的动作,假设还有2次左右加息,国内的货币市场政策利率还有20个bp左右的上行空间。
当然,具体的幅度和节奏,最终还得结合国内的基本面与金融体系的情况,但抬高金融体系融资成本的方向,肯定是没有结束的。而从央行的操作来看,隔夜SLF利率提升的幅度是更大的,这与上次的操作一致,显示央行拓宽隔夜利率走廊,加大隔夜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空间,以打击金融机构杠杆的意图比较明确。另外,央行还设置了惩罚措施。
不过央行在量上并没有表现出继续收缩的意图,在此刻向金融体系投放资金,以平稳季末考核带来的资金缺口。
因此,我们也基本上能够确定,央行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推动金融去杠杆上的政策取向是:“价格调控为主+在量上,保证货币市场流动性总量平稳+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机构规模(量)扩张进行结构性的管控。”
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判断,简而言之,银行借钱是没有问题的,但成本会比较高,而且杠杆和风险偏好比较高的金融机构,负债端的压力会比较大,因此总体上推进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方向非常明确,但也不希望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2、 央行加息后,短期利空出尽,反弹窗口?
美联储通过第三次加息决议,并在耶伦发言中首次提及缩表讨论,意味着美国货币紧缩可能将要进入第三阶段(停止QE、加息、缩表)。然而,由于会议之前加息预期已经打满,议息期间也有反对票投出,导致加息决议发布后,6月加息预期反而下降,且美元跌、美股/美债涨,说明大类资产已经比较充分的price in了加息的预期。从国内债市的表现来看,今天对投资者而言,毫无疑问是波澜起伏的一天,受海外市场利空落地的提振,国债期货早间开盘半小时即上涨超过0.9%,现券16国开13利率报价骤降接近6个bp,市场乐观情绪十分之强,不过在央行加息之后,市场情绪遭受打击,现货与期货都出现跳水,但随后市场就消化掉了政策利率的上调再次走强,活跃券213的收益率再次下行到4.06附近,不过尾盘情绪又明显恶化,213再次回到4.0975%。
对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看法,从我们调研和路演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客户(委外机构)仓位、杠杆与久期都比较低,但本身又有较强的做收益和拉钱稳定规模的动力。因此从今天的盘面来看,尽管央行加息,但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远不如上次,许多投资者都认为至少阶段性的利空已经出尽,在之后择机做多的动力明显增强。
考虑到央行维稳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总量,金融体系的负债端只要不出现问题,在MPA过后,投资者继续交易的动力是比较强的。如果要总结投资者当前的状态,就是今年尽管新增的资金不多,但存量的资金中,仓位、久期和杠杆都很低,如果货币政策不是非常紧,负债端很难出现系统性的波动,而且仍然有比较多的投资者认为,基本面尽管短期企稳,但中期压力还是比较大。
这一点,实质上与去年三季度的情况是比较像的,即市场仍然处于流动性繁荣(今年是存量,去年是增量),博弈货币政策收紧力度(主要是在量上)低于预期、一季度后资金面改善和经济基本面中期动能向下带来的机会。
3、 熊市格局未有根本改变,反弹只是博弈机会。
我们的看法是,长债的确可能会继续反弹,海外短期紧缩的可能性也很小,尤其是季末考核后,金融机构谨慎情绪消散,如果能有风险偏好下降和商品价格上涨乏力的配合,加上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调控,可能市场的行情会更加大一点。不过我们认为,当下仍然是存量博弈的性质,只适合轻仓参与,而且要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快进快出,做对了赚点小钱,做错了也无伤大雅。
毕竟:
1) 由于结构性问题严重,金融风险较大,而且cpi比较低,央行不会像过去两轮熊市周期那样大力紧缩,但政策去杠杆的大方向仍然在,即使经济动能下滑,货币政策也没有放松的空间。
2) 基本面仍然比较稳定,除非金融体系的杠杆出现实质性的推进,否则经济在高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3) 存单利率的确有可能在四月份因为考核结束而出现阶段性的回落,但恐怕力度非常有限,近期我们已经观察到银行已经开始加大长期存单的发行,而且存单收益率在继续上升,说明金融体系的负债端的压力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现象。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宽松,存单利率要出现大的下降,只能依靠去杠杆卖资产,降低融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单利率很可能是再次出现上升,在之后才能出现实质性的回落,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当前资产和负债倒挂的局面。
4) 尽管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稳定,但从一级市场来看,在地方债供给上来之后,银行的配置需求并不强,一级市场已经出现了疲软的局面,如果债券收益率不够高,可能不会吸引自营盘的配置资金大量进入。
而且银行未来半年将继续处于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趋势中,理财和委外市场整体上来看,没有明显的增量资金,甚至可能是收缩的。因此,市场的增量资金更多可能来自于保险机构。但保险资金对配置资产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市场整体上还处于缺乏足够多增量资金的局面。
因此,总结一下我们的观点:在金融机构负债端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1)市场仓位、久期与杠杆偏低,但投资者做收益和扩规模的动力仍然比较强;
2)各种短期利空消除后,市场博弈反弹的动能较强;
3)如果能有风险偏好的变化等因素的配合等,长债可能会继续反弹。(我们在上周五和本周日的报告也提示过反弹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认为,这仍然属于偏存量资金博弈的性质,投资者要注意仓位,快进快出。今年市场最确定的策略,仍然是流动性与负债管理以及赚短久期票息的钱,在做好这个之后再做长债的波段,这可能更适合大部分投资者,毕竟熊市的趋势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