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牛平可期
——19年利率债中期策略报告(海通固收姜超、周霞、李波)
摘要
债市震荡转牛,经济预期生变
19年年初至4月债市震荡调整的关键变量在于对融资和经济的乐观预期。19年4月下旬以来债牛重启的关键变量同样来自于对经济预期的变化。
经济底部徘徊,通胀压力有限
经济再度走弱。4月以来制造业PMI和工业增速再度下滑,经济走势再度趋弱。随着去杠杆转入稳杠杆,货币融资增速见底,但并非大幅激增,对经济有托底作用。分项看,基建融资上半年发力仅带动投资小幅增长,政府举债全面规范,基建投资难有大起色。人口红利消失地产需求见顶,19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大幅减半,对地产投资的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减税有利于增加企业收入,制造业投资有望低位企稳。贸易摩擦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减税降费刺激消费,未来消费有望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下半年经济仍将底部徘徊,大幅回升难度较大。
通胀压力有限。12年之后生猪规模化养殖趋势逐渐形成,猪周期的变化弱化,与CPI相关性减弱。此次猪瘟导致的供给端变化并非周期因素,随着猪瘟疫情缓和,对猪肉价格影响将回归正常。目前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已经由3%降至2.5%,即便本轮猪价上涨50%,对CPI的影响在1.25%。过去真正推升通胀的核心因素在于货币超发,而本轮货币增速有望保持平稳,这意味着整体通胀难以持续回升,我们预计全年CPI在2.4%左右。
财政加力提效,货币松紧适度
积极财政加力提效。“加力”主要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支出力度,着重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提效”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着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货币松紧适度。2019年1月全面降准,5月定向降准,货币宽松延续。但从央行操作看,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表明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超储率下降意味着当前的货币政策相比去年下半年略有收紧。利率波动性虽有所上升,但整体流动性水平依然较为充裕。
供给压力减缓,配置需求仍在
下半年供需结构或有改善。三季度利率债的供给弱于历年同期,从需求端来看,银行全年贷款难超预期,而地方债供给下半年减少,挤出效应减弱,银行配债需求将有所上升。
债券长期牛市,曲线牛平可期
货币收缩,债市长牛。如果不走刺激地产和基建老路,对资金渴求将降低,融资余额增速均值有望维持低位,那么对应的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均值还将继续下降,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将降至3%以下,我们有望步入低利率时代。此外,金融机构刚兑的打破,也有利于无风险利率下行。
长端空间打开,曲线牛平可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预示经济将步入衰退,倒逼美联储降息,缓解国内政策外部压力,中美利差大幅走扩也为国内债市打开空间。国内利率债期限利差仍在较高位置,长端仍有下行空间。5月以来货币利率均值已低于利率走廊下限,其对应10年期国债利率合理值应在3%以下,这意味着当前的长期国债仍具投资价值。综合判断,经济低位徘徊,通胀可控,货币政策维持偏松格局,回购利率将低位震荡,短端下行空间不大,海外贸易摩擦加剧,避险情绪推动,长端继续下行空间打开,债市收益率曲线有望走向牛平。
1。 债市震荡转牛,经济预期生变
1.1 债市震荡转牛
在经历了2018年债券大牛市之后,2019年1-4月上中旬债市震荡调整,4月下旬开始债市走牛。自4月高点至5月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6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8BP。
1.2经济预期发生变化
19年年初至4月债市震荡调整的关键变量在于对融资和经济的乐观预期。首先是1月天量信贷引发宽信用预期,社融增速底部反弹,经济筑底,终端需求出现改善迹象,猪价油价上涨带动通胀快速回升。而宽信用同时引发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19年4月下旬以来债牛重启的关键变量同样来自于对经济预期的变化。
2。经济底部徘徊,通胀压力有限
2.1经济再度走弱
2019年初经济有所改善,3月份制造业PMI出现了明显回升,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创下8.5%的4年新高。由于19年的春节较晚,3月工业跳升受到2月开工延后的影响,4月以来制造业PMI和工业增速再度下滑,经济走势再度趋弱。5月地产销售增速下滑,乘用车零售降幅缩窄但批发降幅仍高,6大电厂发电耗煤增速降幅扩大至19%,均显示5月经济在继续减速。
2.2货币融资低位企稳,而非激增
社会融资余额增速从17年4季度开始明显下滑,18年4季度已下滑至9.8%,19年一季度回升至10.7%,但4月再度向下,社融余额增速仅低位企稳,理由:货币和融资增速已和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去杠杆转入稳杠杆;社融当中非标融资的拖累开始减缓,而直接融资开始发力。
从融资结构看,贷款的激增以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主,并不可持续,当前信贷发放受宏观审慎监管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约束,难以重现08年4万亿盛宴。本轮社融改善的真正希望在于企业债和政府专项债等直接融资,这意味着未来社融增速将见底企稳而非大幅回升,因而不会回到举债发展的老路,经济大幅反弹概率较低。
2.3基建投资托而不举
2018年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仅1.79%,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拖累。19年基建投资小幅反弹,主要得益于年初以来地方债发行加速、城投债、产业债发行放量。如果按全年视野来看,综合基建融资各类渠道融资额,预估2019年基建融资额在16.7万亿元,而根据投资和融资之间的缺口,估算2019年基建投资额在19.2万亿元,而基建投资增速将在9%左右。这意味着年初以来基建融资高增无法大幅推升基建增速,基建投资对经济只是托而不举。
2.4地产需求见顶,投资趋降
地产需求持续旺盛的动力:一是城市化每年增加1%,大约新增1500万农村进城人口,按照3人一户,对应500万套住房需求;二是每年新增1400万25-34岁的年轻人,假定2人一户,对应700万套住房需求;三是棚改的更新需求,每年600万套。三者合计约1800万套。但2018年中国的地产销售已经超过17亿平米,按照套均90平米估算,全年商品房销售接近2000万套。而目前人口红利已经结束,城市化放缓,棚改目标大幅下调,各方面指标都显示地产销售其实已经达到历史顶峰了。
19年棚改计划目标仅为285万套,较18年580万套计划数大幅缩减50%以上。由于棚改开工早,资金前置,对地产投资的影响将在下半年有所显现。而地产需求见顶回落也将逐步传导至地产投资。
2.5减税降费刺激消费
18年实施了增值税税率下调1%,个人所得税减免等多项政策,2019年对小微企业再度减税2000亿,两会宣布减税2万亿,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6%降至13%。减税的最大作用是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只占GDP的40%,远低于美国的70%,原因在于中国GDP分配中居民占比远低于美国,我们测算今年给居民部门减税降费1万亿左右,可以增加7000亿的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增速2%,足以把社会消费总增速从年初的8%提升到年底的10%以上。
随着去杠杆转入稳杠杆,货币融资增速见底,但并非大幅激增,对经济有托底作用。分项看,基建融资上半年发力仅带动投资小幅增长,政府举债全面规范,基建投资难有大起色。人口红利消失地产需求见顶,19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大幅减半,对地产投资的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减税有利于增加企业收入,制造业投资有望低位企稳。外部环境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减税降费刺激消费,未来消费有望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下半年经济仍将底部徘徊,大幅回升难度较大。
2.6通胀压力有限
由于“非洲猪瘟”,母猪存栏量已经创下20年来的新低,19年的猪价可能大幅上涨,加上近期水果价格的上涨,引发对通胀超预期的担忧。12年之后生猪规模化养殖趋势逐渐形成,猪周期的变化开始弱化,与CPI相关性减弱。此次猪瘟导致的供给端变化并非周期因素,随着猪瘟疫情缓和,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将逐步回归正常。目前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已经由3%降至2.5%,即便本轮猪价上涨50%,对CPI的影响也就1.25%。过去真正推升通胀的核心因素在于货币超发,而本轮货币增速有望保持平稳,这意味着整体通胀难以持续回升,我们预计全年CPI在2.4%左右。
3。财政加力提效,货币松紧适度
3.1积极财政加力提效
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为“加力”和“提效”。“加力”主要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支出力度,着重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提效”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着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力求以政策的稳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稳,以政策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6、17两年提出的减税降费目标分别为5000亿和5500亿,而2018年升至1.1万亿,19年政府宣布减税降费2万亿,我们估算其中个人所得税减免大约5000亿,增值税下调大约10000亿,社保减税大约3000亿,还有2000亿是电信费、电费等的下调。
3.2货币宽松周期延续
此轮货币宽松周期起始于2017年底,2018年降准五次,共计投放长期资金2.9万亿元,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4000亿元。进入2019年1月再次全面降准,5月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依然延续。
把好闸门,不搞大水漫灌。总理在各个场合多次表态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在1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央行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其中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也是在时隔半年之后再度提出。
3.3 利率走廊体现松紧适度
2019年以来虽然央行全面+定向降准投放货币1.8万亿,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1.74万亿。从央行实际操作看,也表明了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最新货币政策报告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大幅下降至1.3%,我们预测目前的超储率仍在1.3%的低位水平。超储率的下降意味着当前的货币政策相比去年下半年略有收紧。
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今年1-2月R007中枢维持在利率走廊下限位置(2.5%),3-4月利率中枢上升20BP,进入五月以来利率中枢再度下行至利率走廊下限。利率波动性虽有所上升,但整体流动性水平依然较为充裕。
3.4 利率两轨合一,疏通传导机制
“稳妥推进利率等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重心所在。理想状态的利率传导:央行制定政策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跟随变动,银行在负债端权衡同业负债和居民存款利率进行负债管理,政策利率从而传导到居民存款利率,而银行根据FTP定价原则,决定贷款利率。
而实际传导过程中政策利率传导到货币市场利率通常较为顺畅,而货币市场利率传导到存款利率,以及存款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存在阻滞。其中原因包括银行监管指标设定、存款利率刚性、贷款限额、贷款利率导向等。银行并非完全市场化主体,中间就会产生很多摩擦,这些摩擦导致传导不畅。
利率并轨即实现政策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化利率的并轨,理论上看只需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使存贷款利率跟随市场化利率变动,这里的市场利率可以是LPR。但是现实操作中还需取消银行很多监管类指标,完善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改变居民对存款利率刚性的看法等配合,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步完成仍需较长时间。
4。 供给压力减缓,配置需求仍在
4.1供给:三季度供给或弱于历年同期
国债:19年供给整体温和。根据财政预算数据,19年中央政府赤字目标为1.83万亿。而根据前几年的情况,国债净融资一般占赤字额的90%-95%左右,因此19年国债净融资或在1.7万亿左右,相比18年增加3000亿。而19年国债到期量为2.2万亿,故19年国债发行额或在3.9万亿,相比18年增加2200亿左右,供给整体温和。
从节奏来看,1-5月国债净融资4370亿元左右,高于18年同期。而6-12月国债净融资或在1.26万亿元左右,发行量约在2.45万亿左右,与18年同期基本持平。
地方债:专项债量增,置换债量缩。19年地方政府赤字目标9300亿,新增专项债目标2.15万亿,故新增债规模在3.08万亿左右。置换债方面,19年待置换规模仅在3150亿元左右。再融资债方面,19年地方债到期1.315万亿,参考过去70%-75%左右的比例,预计19年再融资债发行规模0.92-1万亿左右。加总后19年地方债预计发行4.3-4.4万亿,而2016-2018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6、4.4、4.2万亿,因此19年供给压力并不大。
节奏方面,往年地方债的发行集中在二三季度,今年发行进度提前。1-5月地方债发行1.94万亿,以此推算6-12月发行量约在2.4万亿左右,低于17年和18年同期(均在3万亿以上)。即使按原计划在9月底之前全部发完,三季度地方债的供给压力也弱于18年同期。
政金债:供给基本平稳。16-18年政金债净融资为1.46、1.2和1万亿,政金债供给有一定的逆周期性,15-16年经济下行,故16-17年政金债净融资量较高;17年经济回升,18年政金债净融资回落。按此推算,19年政金债净融资或有回升,预计全年1.2万亿左右,发行量3.6万亿左右。
节奏方面,政金债的发行节奏基本平稳,一般二季度发行规模略大,四季度略小。19年1-5月已发行1.84万亿,故6-12月发行量约在1.76万亿左右,与17年和18年同期基本持平。
总体来看,三季度利率债的供给弱于历年同期。国债、国开债和地方债加总来看,19年利率债净融资6万亿左右,发行量12万亿左右,供给与18年整体相当(18年利率债净融资5.8万亿,发行量11.3万亿)。
我们预计6-12月利率债发行6.6万亿,净融资3.4万亿。而18年同期利率债发行量7.6万亿,净融资4.3万亿;17年同期利率债发行7.8万亿,净融资4.9万亿。总的来看,由于今年地方债发行提前,因此三季度利率债供给反而弱于历年同期。
4.2机构风险偏好提升
银行:风险偏好回升。需求端来看,首先19年银行表内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19年1-4月银行大幅增持地方债1.58万亿,源于一季度地方债发行提前。而其他券种方面,国债仅增持83亿,政金债大幅增持4365亿,信用债增持2885亿。
银行表内对国债的配置热情不高,一方面是一季度国债的供给本身较少,另一方面3月国债利率下行至低点,国开隐含税率反而小幅回升。银行作为配置盘大幅减持了国债,转而增配政金债。
广义基金:增持信用债,减持利率债。19年股市行情好于债市,广义基金对债券的增持力度也整体较弱,分券种来看,1-5月广义基金利率债持仓基本持平,其中国债增持1711亿元,政金债小幅增持197亿元,地方债减持1857亿。此外,广义基金19年1-4月增持信用债4066亿元。
广义基金多以交易盘为主,3月债市利率下行时,国债下行幅度高于国开债,导致3月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国债,减持政金债,与银行正好相反。总的来看,19年广义基金持仓由利率债转向信用债,且对中票的增持高于短融超短融,久期或有所增加。
保险增持地方债,券商增持信用债。保险和券商19年以来债市偏好有所分化。保险19年1-5月债券持仓小增,主要增持了地方债和国债,减持了信用债和政金债。而券商19年1-5月债券持仓小降,主要增持了信用债,减持了国债。
外资仍在增持利率债。外资方面,境外机构19年1-5月增持国债392亿,政金债增持了575亿。外资对国内债市的需求以配置为主,19年国债利率下行至低位,对外资的吸引力略有下降。但从1-5月来看,外资仍在增持利率债:一方面今年我国债券已纳入彭博指数,根据我们的测算未来平均每月会有500亿左右的资金流入,以国债和政金债的配置为主。另一方面外资的配置热情也仍在,4-5月国债利率上行至高位,外资对国债的增持力度又有增加。从这一角度看,外资的流入能够降低债市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
杠杆:银行、非银杠杆下降。自18年以来,债市始终处于去杠杆过程中。截至19年5月债市杠杆率106.4%,相比18年同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从同比增速来看,债市杠杆率已经连续16个月下降。
机构方面,银行杠杆率自18年以来连续下降,截至19年5月在99.1%左右。非银杠杆率同比也出现下滑,19年5月保险、广义基金、券商杠杆率105.6%、105.4%和208.6%,同比分别下降0.14、4.6和10.3个百分点。
4.3下半年供需结构或有改善
需求端来看,年初以来银行、广义基金等机构的风险偏好均有回升。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下,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力度明显增强。利率债方面,国债的主要增持来自广义基金的交易盘资金,政金债的主要增持则来自银行表内的配置资金。
年初以来受到信贷冲量、地方债集中发行的影响,银行表内对国债的配置力度明显较弱。但4月银行信贷低于预期,加之国债利率上行,表内对国债的配置力度明显增强。我们认为利率债的需求无需过多担心,受资本金和信贷需求的约束,银行全年贷款难有超预期增量;二季度之后地方债供给也弱于历年同期,挤出效应减弱。而目前国开的隐含税率再度降至10.5%左右的低点,国债的性价比提升,二季度之后银行表内的配置力量或能逐步向国债转移。
5。 债券长期牛市,曲线牛平可期
5.1 货币收缩,债市长牛
货币从超发到收缩。从08年到17年,中国的M2年均增速为15.4%,包含表外货币的银行总负债年均增速为17.1%,远超同期经济增速,过去十年我们显然没怎么紧缩过货币。但是在18年,中国的M2增速降至8.1%,银行总负债增速降至6.8%,均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这说明18年中国的货币增速已经出现了大幅收缩。哪怕是19年1季度的社融创下历史新高,但3月份的M2增速也只有8.6%,4月M2增速回落至8.5%,这说明货币超发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过去10年,中国处于货币超发的时代,广义货币年均增速高达15.4%,对应的是高利率时代,过去10年中国的贷款利率中枢约在6.4%,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约在3.6%。如果未来不走通过地产和地方政府基建刺激的老路,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将没有以往那么迫切,融资余额增速均值有望维持低位,那么对应的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均值或将出现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将降至3%以下,我们有望步入低利率时代。
5.2打破金融刚兑,无风险利率趋降
过去十年大型商业银行总负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当,但城商行和农商行总负债增速平均为22%和12%,显著高于GDP名义增速的11%。而资产和负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较高,广义货币高增,从而导致了实体经济杠杆的累积。而目前金融领域刚兑正在被打破,有利于降低货币增速和实体经济去杠杆。
刚兑也导致高低等级金融债券之间的利差较窄,目前3年期AA与AAA金融债利差仅15BP,显著低于产业债的33BP,这实际上制约了优质债券利率和无风险利率的下行。我国的打破刚兑是从非金融企业开始的,2014年超日债的违约打破了非金融企业债刚兑,在这之前,金融债和产业债的等级间利差走势一致,而这之后,产业债等级间利差逐渐扩大,2014年以来3年AA与AAA中票利差均值扩大至70BP,较3年AA与3年AAA金融债利差高出26BP。在金融领域刚兑打破之后,金融债等级间利差同样有望扩大,利于无风险利率下行。
5.3中美利差扩大,打开债市空间
80年代以来美债利率出现过四次明显的倒挂,分别发生在1989年1-10月、2000年3-12月,2006年1月-2007年5月,2018年12月-至今。曲线倒挂的历史背景基本相似,都是在美联储加息后期,短端利率在高位;但经济已经呈现出衰退迹象,中长端利率上行放缓、或者出现下行,导致曲线倒挂。利率曲线的倒挂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衰退。
本轮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是2015年12月-2018年12月,而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推进,美债曲线开始逐渐扁平化,利差大幅缩窄。在18年12月时,曾出现过3-5年期美债利率曲线的倒挂;而从19年3月22日开始,10年期和1年期美债利率也出现倒挂。这是自06年以来,美债利率时隔13年之后再度出现倒挂现象,从5月23日开始,1年期以下期限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全线倒挂。
美国长债收益率下行,曲线倒挂,预示美国经济将步入衰退,倒逼美联储货币政策再度放松。6月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采取恰当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正在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其他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美国核心通胀在过去12个月小幅低于2%,如果这种”低位意外“持续存在,将令美国基准货币利率更加接近有效下限(ELB)。FOMC同事和我自己必须而且已经严肃对待通胀不达标的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在一个稳健的经济中持续,可能会带来很难抵抗的通胀预期下行。”此次讲话被市场认为是释放9月启动降息的信号。5月美国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也增加了降息概率。
早在5月初,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5%,为新西兰历史上的最低水平。2019年6月4日澳洲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25%,至历史最低水平,也是澳洲联储2016年8月来首次降息,澳洲联储主席Lowe讲话暗含未来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2019年6月6日印度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5.75%,为年内第三次降息。
全球启动降息潮将有利于减轻国内货币宽松的外部压力。而中美利差走扩,也为国内债市收益率下行打开空间。
5.4 比价关系看利率债与贷款配置价值相当
一般贷款利率与国债利率利差可以直观反映两类资产的性价比,利差越高意味着贷款性价比更高,反之国债性价比越高。09年底两者利差222BP,14年初两者利差275BP,18年初两者利差194BP,均处于低位,随后债市均走牛。目前两者利差274BP,仍然处于过去十年均值以下水平,意味着债市性价比依然存在。
对银行而言,按照6.04%的贷款利率,扣减掉税收和资本占用以后贷款的实际税后收益率在3.29%左右,与3.3%左右的国债利率相当,考虑到贷款利率下行,当前国债利率对银行有配置价值。
5.5 期限利差仍大,牛平可期
5月以来的货币利率R007和DR007均值均在2.5%左右,已经低于2.55%的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按照历史经验,其对应的10年期国债利率合理值应在3%以下,而当前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仍在3.3%,这意味着当前的长期国债仍具投资价值。
从期限利差角度看,目前国债期限利差55BP,国开债期限利差80BP,均处于过去两年较高位置,意味着即便短端不再向下,长端仍有下行空间。经济低位徘徊,通胀可控,货币政策维持偏松格局,回购利率将低位震荡,短端下行空间不大,海外贸易摩擦加剧,避险情绪推动,国内经济依旧低位,长端继续下行空间打开,债市收益率曲线有望走向牛平。
5.6 结论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随着去杠杆转入稳杠杆,货币融资增速见底,但并非大幅激增,对经济有托底作用。政府举债全面规范,基建投资难有大起色。人口红利消失地产需求见顶,棚户区改造计划大幅减半,对地产投资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减税有利于增加企业收入,制造业投资有望低位企稳。外部环境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减税降费刺激消费,下半年经济仍将底部徘徊。中观数据也显示从四月下旬开始经济有再度走弱迹象。过去真正推升通胀的核心因素在于货币超发,而本轮货币增速有望保持平稳,这意味着整体通胀难以持续回升。
从政策面看,今年的侧重点在积极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为“加力”和“提效”。“加力”主要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支出力度,“提效”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着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总理多次提到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再结合央行公开市场悉数回收之前降准投放的货币,表明货币最宽松的时候已过去,但5月再次降准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公开市场大幅投放应对内部银行刚兑打破,体现政策松紧适度。
从供需关系来看,下半年供需结构或有改善。三季度利率债的供给弱于历年同期,从需求端来看,银行全年贷款难超预期,而地方债供给下半年减少,挤出效应减弱,银行配债需求将有所上升。
如果不走刺激地产和基建老路,意味着对资金渴求将降低,融资余额增速均值有望维持低位,那么对应的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均值还将继续下降,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将降至3%以下,我们有望步入低利率时代。此外,如果金融机构刚兑打破,也有利于无风险利率下行。
短期看,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预示经济将步入衰退,倒逼美联储降息,缓解国内货币政策外部压力,中美利差大幅走扩也为国内债市打开空间。目前国内利率债期限利差仍在较高位置,意味着即便短端不再向下,长端仍有下行空间。5月以来的货币利率R007和DR007均值已低于利率走廊下限,按历史经验,其对应的10年期国债利率合理值应在3%以下,这意味着当前的长期国债仍具投资价值。综合判断,目前经济低位徘徊,通胀可控,货币政策维持偏松格局,回购利率将低位震荡,短端下行空间不大,海外贸易摩擦加剧,避险情绪推动,国内经济依旧低位,长端继续下行空间打开,债市收益率曲线有望走向牛平。
(文章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