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高寿的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拥有种种骄人的成绩,他是23岁戴上博士帽的数学天才、26岁转战情报界的破译密码特工、30岁回归学界并在七年后获得几何学最高奖项的数学系主任。当然,他最为华尔街敬仰的还是缔造了量化投资的先驱——文艺复兴基金(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
这位“量化投资之王”2010年已经离开了260亿美元规模的文艺复兴基金。在《福布斯》杂志今年的排行榜上,西蒙斯拥有140亿美元个人身家,成为个人资产排名第四的对冲基金经理、全球排名第76位的富豪。人们一直很好奇,他有什么投资心得,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可以学到哪些经验?西蒙斯最近接受的访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答案。
据华尔街见闻整理,在日前数学科普视频网站Numberphile分享的采访视频中,西蒙斯回忆起自己早年的投资经历,说最初是父亲给了一点钱,他才有机会尝试投资。刚起步时,他也和一般投资者没什么区别,花了两年时间磕磕碰碰,才认准要摸清数学模型的门道。
两年弯路
西蒙斯说,他开始做投资“有些是(用)家里的钱,还有别人凑了些钱。前两年没用任何模型。”那时他们交易货币、大宗商品、金融工具等等,没有股票。那种感觉就“和普通人一样”。
“我觉得那纯粹是运气好。我们很成功,可我发现那是非常揪心的生意。”“某天早上起来,你感觉自己是天才,市场都向着你。……第二天醒来,你又发觉自己是蠢材,市场都和你对着干。太虐心了。”
“观察价格形态,我发现可以在这方面做些研究,也许有些方法能预测价格,它们属于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方法。开始我一个人着手研究,然后带了些人一起。我们逐步建立了模型,模型越来越好,最后取代了基本面。”
采访者问,身为数学家,按说西蒙斯应该一下子就想到用模型,为什么两年以后才这么做?
西蒙斯回答,想到跟去做还是两码事。起初,他的确用数学家的眼光去看。团队里有位做代码的同仁,本来他以为可以和那人一起建模,但对方更感兴趣基本面,而且预计“模型不会很强大”。所以西蒙斯的公司就没有深入研究模型。之后,公司又招了一位数学家,还多了一些电脑高手,就再次开始建模,做那些真正可行的模型。
解码金融模型
首先,西蒙斯引用“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的理论说,其实数据里面什么也没有。比如价格数据会预示未来的种种情况,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价格总是对的,但事实上不是。包括历史数据在内,数据里有一些异常情况。不过渐渐地,西蒙斯领导的团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异常情形。其中没有一种应该作为极端异常的情形排除在外,忽略不计。它们属于细微的异常。将这类微妙的异常集合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准确预测某些事。
说到模型,采访者代很多好奇的人问了些问题:模型有多精密?是那种方程式和算法的庞然大物,还是些简单的东西?
西蒙斯说,今天的模型系统相当精密,可那也不是一大堆堆砌在一起,它应该算“机器学习”。其过程类似于:你发现一些可以用于预测的模式,会猜测哪些是有预见性的,接着就在电脑上测试,测试结果可能是你猜对了,也可能猜错;接下来,你利用长期历史数据、价格数据等信息做测试;最后把它们加入系统,如果有效就留在系统里,无效就剔除。
因此,西蒙斯认为,系统不存在什么精密的方程式,至少在预测这个环节没有。但预测不是系统唯一的环节,还必须了解交易时的成本,一旦交易就可能影响市场动向。普通散户买个200股还不会怎么影响,可要是你想买20万股,就会推升价格。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会被你推高多少?会不会因为那么做过于扭曲市场,让你自己也没法获利?所以必须了解成本,必须明白怎样尽量减少波动,减少自己所有持仓的波动。西蒙斯说,满足这部分要求,得用一些非常复杂的应用数学,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高深学问,可是很复杂。
采访者又问:模型是只涉及数学领域,还是多个领域?
西蒙斯没有透露具体用了哪些理论,而是说大部分用到统计学,还有些概率论。模型的研究范围很广泛,涉及各类可能有效的事物。它是个大电脑模型,由一个主模型控制一定规模的资金,但不会控制庞大的资金,因为那样会太影响市场。主模型操纵的规模在合理的范围内,永远不会变成独霸市场的大怪兽。毕竟,要是一家独大也就没有对手方了。
模型背后的人
西蒙斯说,上述模型自身还有局限,至少他们公司自己这么看,不过他们在不断完善,公司有大概100位博士做这种工作。
既然有局限性,采访者就问,如何管理模型,是西蒙斯开始觉得需要怎样做了就去改还是怎样。
西蒙斯将改进归功于公司请了聪明的员工。他说:“我的运算法则一直就那样,但你可以聚合聪明人,给他们极大自由,营造人人都愿意和别人沟通的氛围。他们不会躲在角落各自为政,会和别人交流。你提供了最好的基础设施,最棒的电脑,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工具。人人都是合伙人。那就是我们在文艺复兴基金用的模式。我们会请来有头脑的员工,他们之前根本不懂金融,但他们可以学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