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大额教育投资是否值得?

来源:     编辑:      2020-07-09

就在中国高考如火如荼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爆出来一个高考作弊丑闻。


特朗普的侄女玛丽撰写了一本家族黑历史,里面爆了特朗普的不少黑料,其中最令人惊诧的,就是特朗普的“高考”替考。




据玛丽表示,特朗普在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的SAT考试中,雇佣了一名“枪手”,借此得以被沃顿商学院录取。


对此,也有美国网友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拿出了特朗普在沃顿第一学期的成绩单,其惨绝人寰的成绩,很难跟特朗普这个知晓一切的“懂王”相提并论。




前几天,跟一些朋友在讨论现在节节攀升的教育成本,是否值得投资,看到特朗普的这个新闻,政事堂突然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分析的案例。


以土豪家庭出身的特朗普为例,可见应试教育和分数对他是没啥用的,土掉渣的成绩并不能阻挡他成为全球最有权势的男人。


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考试和努力,那个给特朗普当枪手的小伙子被公布名字后,也被网友挖了出来,其凭借着自身的能力考入哈佛法学院,一路成为了全球娱乐霸主迪士尼的执行副总裁。


考虑到中美之间的时代差,特朗普跟他的枪手,正好从两个极端,给我们展现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什么孩子值得进行大额的教育投资。


在政事堂看来,一个是拥有家底雄厚的老钱孩子,一个是没有家底但有天资的年轻人。


前者从数学的角度很容易理解,就算优质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能力提升有限,但是老钱家底决定了,即使是微小的提升,在巨大的基数之上,其复利的增长也会碾压别人的本金。


就像王健林订的那个小目标,是绝大部分人奋斗一生都无法实现的。


而要理解后者,就有点说来话长了。


纵观中国历史,科技树和文化树之上,有两个跨时代的发明,分别是印刷术和科举制度,而这俩恰巧都是在隋唐时期逐步成型的。


这是因为随着印刷术科技的推进,知识不再被局限在宗族的家学之内,大量寒门也可以读书成为知识分子。


而随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出现,使得科举取士制度拥有了人口基础。


随着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多,科举制度也变得越来越死板,最终成为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被后世诟病的八股取士,其本质是什么?跟现在的996一样,是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受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多,但是后来,需要教育的岗位却是有限的,执政者不得不调整为一个充分竞争且透明的赛道,以牺牲了无数仕子青春年华为代价,从全国决选出了一批最聪明最有奋斗精神的一批人。


因此,这种不公,间接也带来了近乎于绝对的公平,在八股之下,京畿的学生并不会比边疆的学生有多大的优势,因为大家比拼的是天资*努力程度。


很多读书人会诟病八股取士,但是站在一个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就会明白政府的做法,无论是高校扩招之钱的大学生,还是扩招之后的985,考场上冲过独木桥的,八成以上都是“来之能战”的人才。


对于政府和公司来说,当人才供过于求的时候,这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取材方式。


就像明清八股搞出来了平均素质远超前代的政府和内阁那样,一流名校的学生,也在过去12年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控力,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并能够高效的完成工作。


所以,对比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恢复高考之后,随着高校扩招,人才的选拔机制也逐步从汉朝“察举制”走向了隋唐“科举制”,未来还可能迈向明清的“八股制”,背后都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就像目前供过于求的互联网企业会通过996的方式来选拔少数人才一样,未来应试教育的走势也是如毛坦厂中学那样,将会是通过牺牲部分学生青春的方式,决选出一批天资+努力的人才。


所以,明白了这个趋势之后,各个家庭根据自身的情况也要走出不同的路线。


富裕的家庭别让孩子去挤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应该选择砸钱去搞素质教育。


而不怎么富裕的家庭,则要看孩子的资质。


如果天资优异,就应该坚决走应试教育的路线,凭实力挤过独木桥,然后逆天改命。就像给特朗普替考进沃顿的哥们,考入哈佛后靠自己的能力在迪士尼当高管。


而如果没有这个天资,就不要过分浪费时间和金钱去走应试教育的路线,因为早年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这种百年不遇的机会,已经过了。


有这个时间和资本,不如紧跟时代的变化,发掘孩子身上的一技之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