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北上资金净流出173亿,创下历史最高单日净流出。沪市报收3414点,下跌28点,跌幅0.83%;创业板则下挫1.06%。
从7月7日到7月14日,其中6个交易日,只有两个交易日净流出,分别是7月10日净流出43.93亿元,7月14日净流出173.84亿。在这段时间,也只有7月10日和7月14日全市场指数下跌。
净流出多为交易型资金
1、北上资金风格转换
自二季度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以来,外资开始持续回流。4-6月北上净流入达到532亿、300亿、526亿。进入7月以来,从1号到9号的6个交易日,净买入超过610亿。规模超越了上半年单月流入峰值。同时本次资金大幅流入没有国际指数扩容、被动资金入场的支持。单靠主动资金增配行为达到如此规模,历史罕见。
图一:北上资金月度流入情况,截止至7月8日(单位:亿元)
7月14日单日净流出173.84亿,刷新了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日最大净流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上资金通常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配置行为较为稳定,这种“大手笔”的行为不多见。配置的板块也从传统的消费和科技转换为6月的科技成长与周期,7月流入资金更是以周期与金融为主。
图2:北上资金7月以来“大进大出”
传统的北上资金通常重仓于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电子、银行和非银金融。而7月净流入的行业中,计算机、机械设备、化工等周期性行业均在40亿以上,明显超过食品饮料、医药与家电这些传统偏好行业。
2、三类主要外资
根据兴证策略团队的总结,通常海外机构投资者分为三类:1)主权基金为代表的长线投资者,例如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2)以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量化交易策略基金为代表的,善于捕捉短期市场波动。3)以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投资于A股的“类公募基金”为代表,其资金大多托管于中资机构或亚太系投行中,在配置和交易层面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
从7月各类北上资金市值占比来看,属于中资机构和外资投行的占比有所提升。同时从本次减仓个股来看,化工、电子等周期性板块减仓幅度较大。由此可以证明本次外资“出逃”主要以交易性资金为主。
3、历史上外资大规模流出的情况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过往4次外资大规模的情况,借此分析外资流出的逻辑以及影响
2015年7月及10月共计700亿净流出:2015年6月,上证指数走到史上最高的5178点,被称为我国股市最疯狂的牛市。随后证监会开始清理场外配资,短短数周的时间上证指数跌破4000,此时外资撤场止损,流出超400亿。随后10月,市场小幅反弹,外资再次撤出285亿。本轮牛熊切换过于迅速,北向资金主要以止损为主。
2018年10月190亿净流出: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升温,以2018年9月18日特朗普宣布的对中国2000亿产品加征10%关税为起点。中美双方连续不断在关税中互相出拳。同年10月还有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国际油价大幅上行、英国脱欧谈判重大突破等国际事件。剧烈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同时对我国基本面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北向资金净流出190亿元。本次净流出可以说主要受中美关系的突然恶化影响。
2019年一季度760亿净流出:在19年一季度,我国A股市场在中央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调控下完成了一轮普涨。1月合计降准100bp,二月中美关系在高层磋商后出现缓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在流动性和基本面的影响下有所提振。大涨行情叠加对15年泡沫的恐慌,北上资金开始减仓兑利,52个交易日流出760亿。本轮流出同样受到中美关系和流动性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北向资金开始对我国A股泡沫的出现有一定的担忧。
2020年3月1100亿净流出:3月疫情期间,我国A股市场相对于欧美股市明显表现较好。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不断蔓延的趋势极大的影响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同期,美股市场出现调整,国际油价暴跌。在此因素影响下最佳保证金和产品赎回的压力加大,美元流动性的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者开始产生对风险资产的恐慌。北向资金在2月至3月期间净流出1100亿元。本轮净流出的核心在于疫情对于美元流动性危机的产生。
综合来看,北向资金的流出通常具有明确的逻辑导向,例如中美关系这类地缘政治因素;对股市泡沫产生的恐慌因素或是新冠疫情这种突发性外生冲击。在当前我国监管层提早介入防风险的情况下,股市泡沫难以形成。
国际层面上,中美关系相对前期有所缓和,国际指数未有调整。通常来说,北向资金多为“聪明钱”,“跟随外资”甚至是当下投资的一种策略。但当前如此规模的流出并不能反映外资的主流趋势,配置型资金在北向资金的占比中逐渐提升。短期大进大出不需要过度担忧。
图3:配置型资金占比逐渐提升
长期来看,我国股市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极大
自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决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2020年5月7日,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大幅简化证券投资收益汇出手续、取消托管人数量限制、完善合格投资者外汇风险及投资风险管理要求、央行和外管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政策,对外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即将迎来重大改革,包括了深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数字资本市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升监管水平。股权融资规模逐步扩大以替代银行信贷。对于外资的需求以及回报空间不断增加。
外资的影响不只是流入流出
境外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占比逐渐提升,截止2020年一季度,境外机构持有国内银行间市场债券总额25075亿元,占到银行间债券托管总体量的2.74%。外资的增持力量不可忽视,目前外资已持有我国国债规模的9.1%。持股市值达到1.45万亿,占比8%。
这种规模的参与者在使资本市场直接受益的同时,更能够使得中国优质资产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在促进我国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当前应当注意港股市场的强势
上周恒生综指大多收涨,周五虽遭遇回调,但北向资金从A股的流出和南下资金流入港股依然存在一定的规模。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入292亿元,相对于上周的130亿元,按周环比大幅上升124%。虽然当下恒生综指处于全球低位,但港股市场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
图4:全球主要股指市盈率
Hibor-Libor走阔,套息交易存在机会。导致更多资金流入香港。优质中概股的回归为港股增加了大量成交额。同时从国内经济数据,例如PMI、进出口等高频数据来看,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方向已经被证实。港股中有7成的公司来自内地,因此港股基本面将显著受益于内地经济的恢复。在此背景下,资金流向港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