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齐鲁银行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根据《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告》公布的回拨机制,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2425.32倍,高于150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将本次发行股份的60.00%由网下回拨至网上。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约4580.73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0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41227.6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90.0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12369526%。齐鲁银行成功上市,让A股银行板块的成员扩充至39个。
估值过高推迟发行
齐鲁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成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拥有机构网点160家。作为首家由新三板转板A股的上市城商行,齐鲁银行早在2020年12月10日就已经过会,至今年4月30日,才拿到证监会核准批文。
齐鲁银行披露,2021年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为22.32亿元,同比增长14.36%;净利润为7.59亿元,同比增长8.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3亿元,同比增长8.21%;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稳步提升。
截至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0%,较年底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6.66%,较2020年12月末上升2.06个百分点。
齐鲁银行本次上市可谓一波三折,5月14日,齐鲁银行披露IPO初步询价结果及推迟发行公告,发行价格确定为5.36元/股。该发行价格相当于一倍市净率,也即与齐鲁银行2020年底每股净资产相同,发行市盈率(PE)为10.28倍。由于发行市盈率和市净率高于可比同业均值,触发相关监管要求,故齐鲁银行同时宣布将推迟网上、网下申购至6月7日。此外还先后发了三次风险提示。
不过推迟发行的情况在银行业并不罕见,去年登陆A股市场的厦门银行、重庆银行,以及更早之前的邮储银行、浙商银行等均曾有过相同经历,推迟的原因也多是因为估值较高。
如去年9月15日,厦门银行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结果及推迟发行公告显示,该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价格已确定为6.71元/股。根据发行前后的总股本分别测算,该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为9.32倍和10.35倍,高出同行业上市公司最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6.05倍)。公告提到,厦门银行将首次公开发行申购日顺延三周,原定申购日9月16日推迟至10月13日。在此期间,厦门银行将连续三周每周发布一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提示投资人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带来股价下跌的风险。
上市首日是否会破发
从银行上市之后的走势来看,风险提示确实有必要,不少银行上市首日便告破发。因此,市场对于齐鲁银行上市之后的表现仍心存疑虑。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银行板块均处于低估值行情,齐鲁银行的发行市盈率(PE)为10.28倍,远高于现在的市场行情,其按净资产价格(5.36元)发行上市,可能在上市首日就会出现破发行情。
不过冬拓投资基金经理王春秀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对新股是非常友好的,上市后的一段时间一般都能以很高的估值交易。齐鲁银行属于中小行,定价低、市盈率合理、发行股份数量不算太大,王春秀认为大概率不会破发。
不过从银行板块的情况来看,的确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截至6月8日收盘,银行板块内38只个股,有30只个股的市净率低于一倍,破净率逼近八成。此外南京银行和常熟银行的市净率则在一倍附近,一旦市场不好,也有滑入破净旋涡的可能。
银行股大面积破净,股东虽然多次出手“护价”但是效果不明显。今年6月2日晚间长沙银行公告,公司前次稳定股价措施实施期间为2020年10月30日至2021年4月30日,稳定股价措施已实施完成。前次稳定股价措施实施期满后,自2021年5月6日起至6月2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1.21元(2020年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公司将在6月2日起10个交易日内召开董事会,制定并公告稳定股价的具体方案。长沙银行6月2日的收盘价为9.62元,以此计算市净率仅为0.86倍。这也是长沙银行第三次给出稳定股价的公告。
私募排排网夏风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股低迷有行业原因,也有宏观原因,还有市场偏好因素。“银行是高杠杆经营,对宏观经济波动比较敏感,并且国内银行同质性较强,除了零售业务、小微业务出色的几家商业银行,多数依赖存贷息差,有些银行拨备不足,市场表现反映了投资者的谨慎情绪。另外,银行股流通市值较大,银行增持比例不高,对市场价格影响小。这些都是银行增持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不过,对于银行股的未来,机构并不悲观。
万和证券分析师朱志强认为,从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与2021一季报来看,上市银行业2020年受疫情影响,货币宽松下资产规模扩张、息差缩窄,拨备计提加大导致行业净利润整体微幅增长,不同银行间业绩分化加大。今年一季度,随着拨备计提放缓,利润增速恢复,不良率改善明显,资产质量平稳。展望全年,银行业经营面临基本面稳中向好,给予“强于大市”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