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扩展资讯

中概股“回A借壳”:政策放开 标准提高

来源:华尔街见闻     编辑:      2017-11-13

摘要:从监管层人士处获悉,中概股回A股借壳进一步严格要求,包括必须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对外投资管理及外汇管理方面的要求。交易所将从前端对拟回A重组的中概股公司进行把关,“不符合条件就不得推进”。


11月6日,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出现在公司与江南嘉捷的重组说明会上。360公司“借壳”实质推进,成为中概股回A重启的标志性事件。

中概股与A股市场的联系十分微妙。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出海潮”与“回乡潮”交替出现,企业在境内外两个市场当中探索,为自己的资本野心寻求最佳安放地。自2016年初监管层悄然摁下中概股回A暂停键,到今年11月初政策悄然放开,550多天的“冷静期”当中,无论A股市场还是境外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证监会11月3日曾对中概股回A借壳做出原则性表态,即“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证监会将继续高度关注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一财经独家从监管层人士处获悉,所谓进一步严格要求,包括必须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对外投资管理及外汇管理方面的要求,另外,交易所还将从前端对拟回A重组的中概股公司进行把关,包括财务、行业、诚信状况等,“不符合条件就不得推进”。

550天冷静期

2016年5月6日的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渠道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这一表态,被市场认为是中概股回A“变天”的正式标志。

在此之前的一年里,A股市场并购重组十分热闹,借壳炒壳、炒炒不休。而中概股回也在A股形成一个“概念”,相关股票备受关注。

分众传媒、巨人网络先后借壳回归,七喜控股与世纪游轮走出令市场惊诧的强势连续涨停,赚钱效应显著。而被借壳或是疑为“壳”的相应上市公司,也成为资金爆炒的对象。不仅如此,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参与中概股私有化等曲线方式,加入这场盛宴;宣布参投相关项目的公司股票,也是频频大涨。

与此同时,对中概股通过私有化在境外、境内市场间进行估值套利的质疑开始出现。就在资金爆炒和泡沫渐生的时候,监管层紧急叫停。

在监管层明确表态之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版本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6日,证监会对此正式发声表态。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证监会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渠道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这一表态,被认为是中概股回A“变天”的正式标志。

据张晓军介绍,近几年已经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特殊性,对境内外市场存在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的现象应予以关注。”他说,证监会已经注意到市场对于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的相关传言,目前针对相关影响正进行研究。

表态一出,不少有私有化打算的中概股公司驻足观望。比较尴尬的是360公司。2016年7月,360公司私有化完成,“卡”在了回归路上。

2016年9月,在业内紧张追问下,证监会再次做出表态。证监会表示,相关研究工作仍在推进,“在相关政策明确之前,海外上市公司回A股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今后若有修改或调整,将通过正式渠道向社会公布”。

到今年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中概股不回归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标准不比美国等其他市场低”,对中概股回A的政策依然没有松动。

“监管口径变化,对希望迅速实现估值套利的交易方形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回归的成本很高,企业股东需要先拿现金完成私有化;而回归后的股价表现也存在不确定性,同样也增加了一定风险。”有投行人士年初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监管层打击概念炒作、从严监管的态度越来越明确。

与此同时,包括忠旺集团、永达汽车、搜房网等境外上市公司,还尝试以分拆资产的形式,逐步实现回归A股。但这些重组同样没能顺利“闯关”。相关重组先后宣布终止,回A进程搁浅。

而A股上市公司并购中概股资产,也受到明显影响。长信科技在去年9月停牌推进重组,最后披露的重组显示,公司拟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比克动力的相关股权。但这次重组在今年8月宣布中止。公司高管在此后的说明会上也多次强调,导致重组中止的原因正是标的资产被认定为中概股。

市场已变,门槛提升

在这段冷静期内,境内、境外市场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A股市场炒作趋冷、估值回归、监管趋严,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则经历多轮股价上涨。这些变化也在改变中概股回归的动机。

360公司宣布将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成为中概股回A政策变化的一个信号。重组方案公布后,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概股回归政策作出原则性表态。

证监会称,自去年5月发布相关新闻口径以来,证监会对A股公司并购境外上市中资企业的有关问题一直认真分析研究。证监会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证监会将继续高度关注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无论是2016年“叫停”还是今年“重启”,监管层的考虑都是多方面的。

据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了解,此前政策层面“暂停”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因素。一是外汇流出、外储下降;二是市场炒壳严重。基于此,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当中,证监会在减持制度、并购重组规则、再融资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完善。从市场反应来看,炒壳确实受到较大遏制,跟风式、忽悠式重组大大减少。

按全市场口径统计,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已经从2013年的889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39万亿,年均增长41.14%,居全球第二。在经历监管“降温”之后,从停牌公司金额来看,总规模3000亿左右,比2016年出现大幅下降。

目前监管层已经放开“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A重组,但是具体要求比之前要更加严格。

据记者了解,中概股公司到A股重组上市,必须符合国家对外投资规定、产业和行业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关外汇管理规定。在项目具体推进上,由交易所进行前端把关,重点关注财务、行业、诚信状况等方面对重组交易进行把关,不符合条件的就不得推进。其中,在诚信方面,要求中介机构对企业在境外上市期间是否存在重大违法、重大失信行为进行核查并出具意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A股估值回归,海外市场上涨,套利空间大幅压缩。而且去年以来中概股公司股价多数经历较大幅度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私有化的成本大幅提升。再加上监管层的严格标准,预计短期不会出现新一轮“回乡潮”。


网友评论